首頁>要聞 要聞
十八大后67名國企高管落馬 38人為企業(yè)一把手
落馬國企高管過半為一把手 招投標領域腐敗高發(fā)
十八大以來,國企成為反腐的主戰(zhàn)場之一。記者梳理中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案件通報發(fā)現,十八大以來因各種違紀而落馬的67名國企高管中,“一把手”達38人,落馬者涉及石油、電力、通信多個行業(yè),財務、招投標等成腐敗高發(fā)領域。
作為國企改革的舉措之一,近日,媒體報道稱《關于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指導意見》有望在年內出臺,今后國企高管薪酬將采用差異化薪酬調控的辦法,如何預防國企高管腐敗,有待關注。
腐敗數據
落馬者38人為企業(yè)一把手
中紀委網站案件查處一欄顯示,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2月,中紀委平均每月公布國企違紀干部數量為1-2例,今年3月以來,該數字顯著增加,平均每月6-8起,個別月份甚至超過10起,如今年6月和8月,被調查及移送司法機關的國企高管人數分別為11人、10人。國企反腐的高壓態(tài)勢可見一斑。
京華時報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十八大以來,國企系統(tǒng)因各類違紀而“落馬”的高管已有67人,其中擔任所在公司或集團一把手職務的有38人,如華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林等;擔任副職的有25人,如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魯向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敏杰等;其余4人雖非企業(yè)掌舵人,但也身居要職或“肥缺”,如福建省煙草公司原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孫佳和,陜西有色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寶鈦集團原技改辦副主任李周岐等。
落馬者涉及油、煤、氣、電、通信、金融、運輸、軍工等行業(yè),僅油、煤、氣、電四個基礎能源領域的就達到17人,其中有7人在石油企業(yè),4人在煤炭企業(yè),5人在電力企業(yè),1人在天然氣企業(yè)。
國企高管落馬行業(yè)較多的還有建設投資領域為8人、傳媒教育領域為8人、金融領域4人、通信領域3人,運輸、鹽業(yè)、鋼鐵及軍工四個領域各有2人被調查。此外,煙草、冶金、有色光電等多個領域均有落馬者。
貪污數額百萬到千萬不等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中央管理企業(yè)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國企改革以薪酬作為改革突破口,這是可取的?,F在很多國企負責人薪酬差別很大,有的五六十萬元,有的上百萬元,這和一線員工的收入拉開幾十倍,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也和社會主義宗旨發(fā)生了背離。
2013年8月因卷入中石油腐敗窩案落馬的中石油原副總經理、昆侖能源原董事長李華林,就曾被曝出其2012年薪酬總計為1094.7萬元。
盡管如此高薪,國企高管貪污受賄的違法行為屢屢發(fā)生。京華時報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落馬的67名國企高管中,已有33人被移交司法機關,其中有29人已被查明有貪污受賄或挪用公款等貪腐行為。
33名移交司法機關的人中,已公布的貪污受賄金額僅涉及9人,涉案額從數百萬到數千萬不等,低的如內蒙古金融投資集團原黨委書記王振坤,被檢方指控利用職務之便受賄164.8萬元,高的如今年被判刑的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宋軍,被控貪污受賄7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4000多萬元。更多高管的貪腐情況目前尚未公布。
公開數據顯示,十八大以前落馬的國企高管中,有些人的涉案金額令人震驚,比如2011年被判死緩的光明集團前董事長馮永明,一人就貪污了7.9億元。
《2011中國企業(yè)家犯罪報告》指出,2011年落馬的88個國企領導中,有56例初步查明或判決確認涉及貪腐,涉案金額總計19.9億余元,每案平均涉案金額為3380.82萬余元。
腐敗方式
財務招投標領域腐敗高發(fā)
落馬國企高管受審個案、審計及巡視結果等均顯示,國企高管貪污利用手中的權力,在工程建設、招投標等過程中收受賄賂、暗箱操作。如廣西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農曉文利用職務之便,在土地出讓、容積率調整、項目規(guī)劃設計審批等事項上,非法收受他人賄賂共計人民幣1785萬元、美元2萬元。
財務環(huán)節(jié)的腐敗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國企干部通過虛增購銷環(huán)節(jié)和費用、虛構承租人等方法貪污,或通過超標福利尋租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原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冶首鋼項目部總經理張哲英通過虛增工程項目的方式,向施工單位寶冶公司多支付了1192萬元工程款,后提取其中800萬元現金據為己有,項目部還以獎金形式向成員發(fā)放了2448.5萬元。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企業(yè)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課題組發(fā)布的《2012年中國企業(yè)家犯罪媒體案例分析報告》也顯示,2012年因犯罪“落馬”的國企高管中,案件高發(fā)領域包括財務管理、招投標、融資、人事調整等。
腐敗特點
集體腐敗“窩案”增多
國企高管的腐敗有一個顯著特點:團伙腐敗,“窩案”增多,一個高管的腐敗往往帶出一串人的腐敗。
2013年8月底,兩天內中石油4名高管王永春、李華林、冉新權、王道富均被宣布因違紀接受調查,其中,李華林上任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不到一個月。而2013年9月1日,時任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也是中石油前掌門人的蔣潔敏落馬,更成為十八大以來首位落馬的中央委員。
今年6月26日,廣州市檢察院通報,19人因卷入“白云農工商系列窩案”而被立案調查,市國營聯(lián)合公司原總經理張新華等人涉嫌利用國企改制轉型,設立公司挪騰貪污國有資產2.84多億元,金額打破了廣州貪腐窩案紀錄。
國企窩案頻發(fā)的背后,不僅有國企管理體制漏洞的原因,也有監(jiān)管體制缺位的因素。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國企高管腐敗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國企系統(tǒng)的腐敗通常不是一個人的行為,這和體制有很大的關系。國企產權不是企業(yè)負責人的,監(jiān)督成本極高,這使得國企領導人容易滋生腐敗。
汪玉凱說,另一個腐敗原因則是壟斷,一些國企通過壟斷來獲取巨額利潤,如石油、石化、鐵路等,由于它是高度壟斷,不是公平競爭,就容易導致一些國企高管出現腐敗,揮金如土。同時一些大型國企經營范圍很廣,很多業(yè)務都在國外,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體系,這也就使得這些年國企腐敗不斷。
反腐舉措
嚴查企業(yè)經營和用人腐敗
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在國企系統(tǒng)的反腐力度明顯加大。落馬的67名國企高管中,有50多人是在今年宣布被調查。
今年3月中下旬,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公布新一輪機構改革結果,把國資委及央企單獨切分出來,由第五紀檢監(jiān)察室負責,透出反腐指向國企的信號。隨后4月18日,中紀委網站上公布的一份會議資料透露,國資委被確定為反腐查案的八個改革試點之一。
今年以來,國資委密集召開反腐會議,提出要建設反腐防控體系,從體制機制等制度上推進人財物等重大決策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4月,國資委還出臺《關于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guī)劃〉實施辦法》,要求嚴查企業(yè)經營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用人等方面的腐敗問題。
作為規(guī)范國企高管薪酬的另一舉措,“降薪”無疑是近日的一個討論熱點,也是最受關注的舉措之一。據報道,被稱為國家版的國企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指導意見》有望在年內出臺,該方案將與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中央管理企業(yè)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相呼應。
下一步,央企高管薪酬將采用差異化薪酬調控的辦法,由中組部、國資委等方面任命,擁有行政級別的央企高管,尤其是金融類央企高管,將會有較大幅度的降薪、限薪。有媒體稱,根據上述方案,央企、國有金融企業(yè)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將削減到現有薪酬的30%左右,削減后年薪不能超過60萬元。
觀點
國企高管薪酬應區(qū)別對待
高薪都難以實現養(yǎng)廉,以降薪為主要手段的薪酬制度改革,能否預防貪腐?汪玉凱說,這是制度設計問題,所以這次改革的方案也提出,要建立職業(yè)經理人制度。
他解釋說,今后國企高管要走兩條道,一個是從政府官員中過來的國企負責人,仍是國家公務員身份,是不應該也不能拿高薪的,這是國際慣例,另一個是通過招聘而來的職業(yè)經理人,可拿高薪,但跟業(yè)績掛鉤。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zhí)行副院長劉勝軍說,簡單地降低國企高管薪酬,確實可能造成央企高管怠工或尋租等。他認為,對央企高管薪酬,不宜采取類似官員的整風方式,因為央企高管的激勵水平對企業(yè)價值有重大影響。
劉勝軍與汪玉凱持有相同觀點,認為國企高管的身份應該明晰化為“經理人”,不能停留在“既是官員又是企業(yè)家”的混沌狀態(tài)。他同時認為,國企改革的目光不能局限于國企本身,對于央企改革而言,打破行政壟斷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可能比內部的體制突破更為有效和可行。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67名國企高管落馬 落馬國企高管 招投標領域腐敗高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