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習近平“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現實邏輯與思想脈絡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10日電(萬鵬)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提出,使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戰(zhàn)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四個全面”既是重大的戰(zhàn)略布局,也體現治國理政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近日,由人民日報社評論部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個全面”學習讀本》隆重推出,該書首次全面、完整地解讀“四個全面”的內涵和精髓,告訴讀者這個戰(zhàn)略布局為什么對于當下的中國如此重要。以下是內容摘錄: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向何處去?對于世界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變得遠比100年前重要得多。在中國國內,1992年的市場化浪潮、1997年的香港回歸、2001年的加入WTO、2003年的抗擊“非典”、2008年的奧運盛典,這一連串里程碑式的事件,刻畫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邁向復興的軌跡,也將那個不曾消失的疑問一次次推上前臺:中國將走一條怎樣的發(fā)展道路?
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fā)展觀,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這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陸續(xù)得到清晰的解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由此構建成型。實踐為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基礎,又對理論創(chuàng)新提出新的要求。
【“四個全面”之思想脈絡開辟中國道路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敏銳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階段特征和歷史變化,科學分析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生動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極大鼓舞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奮斗激情。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有一個逐步提出和成型的過程。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黨的十七大重申這一奮斗目標,并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則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提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起草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面’的邏輯聯系”。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強調“四個全面”協調推進,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深刻表明我們黨不斷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自覺,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理論品質,必將開辟中國道路新境界,成為當代中國新航標,書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四個全面”之現實邏輯拎起了中國發(fā)展的總綱】
中國人歷來重戰(zhàn)略。在中央看來,21世紀的頭二十年是難得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達到總體小康的目標之后,中國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這個判斷并未改變,但是其內涵和條件正在發(fā)生變化。這種新變化集中體現為,在更高的發(fā)展起點上,發(fā)展機遇前所未有,風險挑戰(zhàn)前所未有。
“四個全面”在這個時候提出,從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的高度,廓清了治國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鍵,拎起了中國發(fā)展的總綱,確立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主要矛盾、重點領域、主攻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質上是發(fā)展的問題,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之后,這個發(fā)展的主要內涵,是提質增效、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從“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描繪出全面小康社會的清晰圖景。小康夢的升級版,為中國夢注入更多實實在在、鼓舞人心的內容。“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與“大家好,民族好,國家才會好”相互激蕩,從最貼近民心的角度激發(fā)起全面小康的無盡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開啟了生產力、創(chuàng)造力和社會活力迸發(fā)的閘門,如何讓這噴薄的洪流奔涌在既定的河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所介紹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就開始著手研究和考慮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議題。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實現這個奮斗目標,落實這個頂層設計,需要從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成為中共黨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法治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
從嚴治黨始終是我們黨的自身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我黨90多年歷史上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八項規(guī)定為肇始,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教育實踐活動為深入拓展,以重拳反腐為強勁動力,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成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就是要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管理干部,持續(xù)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fā)揮人民監(jiān)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guī)律。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問題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重點是從嚴治吏、正風反腐、嚴明黨紀,目標是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四個全面”之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通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從嚴治黨是執(zhí)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現實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標定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戰(zhàn)略舉措,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清晰路徑,“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實效性,使從嚴治黨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來,集中到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zhí)政能力、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上來”。這些創(chuàng)見,清晰地標定了“四個全面”之間的邏輯關系。
從“摸石頭過河”到頂層設計,從單兵突進到全面統籌,從“四個現代化”到“第五個現代化”和“五位一體”……在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中,沿著“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的思想脈絡,我們黨對民族復興道路上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認識不斷深入。“四個全面”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最新科學社會主義觀一系列基本理論觀點的總概括,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信仰、繼承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優(yōu)良傳統的必然成果,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共同思想基礎,是我們從勝利走向新勝利的行動指南。它統一于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統一于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兼顧中國特色和世界潮流。它深化了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今天的中國,“四個全面”正是我們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應時代關切、實現人民福祉、建設現代中國的基本方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把偉大夢想、偉大事業(yè)、偉大工程統一于造福人民的偉大實踐,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編輯:羅韋
關鍵詞:全面 中國 四個全面 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