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廣州讓人吃“大便”的餐廳都倒了
地王廣場便所餐廳倒閉后常被誤認為是廁所。去年,時尚天河便所餐廳仍在營業(yè)。(資料圖片)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周月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都說廣州人愛吃、會吃、懂吃,而且什么都敢吃,但這并不代表廣州人的飲食文化沒有“度”:2011年,兩家以廁所為主題的餐廳相繼開業(yè),在“重口味”的噱頭下,曾火爆一時。但記者日前回訪發(fā)現,兩家餐廳均已關門謝客。無獨有偶,去年一間售賣“血袋”飲料的咖啡店同樣難逃倒閉的命運。
有本地美食家認為,嘩眾取寵卻沒有美食的餐廳,在廣州沒有生命力。你怎么看?
“廁所”主題餐廳
倒閉后
被誤認為“廁所”
2011年的圣誕節(jié),廣州首家“便所餐廳”登陸地王廣場,開張首日就吸引眾多年輕人前來“幫襯”,現場火爆異常。試業(yè)階段,每天11點30分開業(yè)時,門口已有顧客在門外排隊。當時餐廳裝修成“洗手間”,懸掛著“大便”公仔,餐桌椅也被設計成馬桶、便池等造型。菜名也別具特色,如“黃金便便條”、“便所大便泡芙”等。
日前記者回訪發(fā)現,餐廳大門緊鎖,桌椅已搬走,曾被設計成廁所的包廂也不見了,但大門前“便所餐廳”的標志仍在。大門緊閉的便所餐廳,看起來更像廁所了。采訪時就有路人指著便所餐廳詢問保潔人員“這里是廁所嗎?”在餐廳門口左側旁,還有一張通知提醒“這里不是廁所,廁所在負二樓”。
附近一家服裝店的店員告訴記者,關門前的餐廳生意一般,“上座率最多五成,除了學生很少人在這里吃飯,今年基本沒怎么開門”。
記者隨后來到地王廣場招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便所餐廳目前已經撤場,該鋪面也已重新出租。
已變成“麻辣香鍋”
同樣于2011年開業(yè)的另外一家便所餐廳位于時尚天河美食坊,開業(yè)時同樣備受追捧,坐在“便桶”上嘗“屎”味的噱頭,也讓該餐廳的生意火爆一時。記者日前回訪發(fā)現,餐廳已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麻辣香鍋。據商場工作人員介紹,便所餐廳在5月前已停業(yè)撤場。記者隨后登錄大眾點評網,看到網友對該餐廳的評論停留在今年3月,記者撥打點評網上的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均為空號。一年前該餐廳負責人宋小姐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便所餐廳生意不好做,很多顧客就是圖一時新鮮。
“這里平時客人不多,就餐時間也就幾桌客人”,旁邊一家店鋪的老板透露,平時白領吃中午飯也很少去便所餐廳,老板早就想撤場了,但因為有20萬元的押金才一直堅守到最后。
“喝血”
咖啡廳
吸血鬼粉絲難撐起生意
去年7月,濱江橫路一家賣“血袋”的咖啡店也曾吸引了不少眼球。這間主打“血袋”飲品的咖啡廳,用“血袋”來裝濃縮果汁加鮮葡萄汁調制而成的飲料。“血袋”包裝完全“抄襲”了醫(yī)用血袋,還印上了條形碼及“blood”字樣,底部還有小孔,可掛在支架上,并附有輸液管及閥門。
記者日前回訪看到,鋪面雖然還是咖啡廳,但鋪名和出品已經變了。記者咨詢得知,“血袋”咖啡廳開業(yè)沒開多久就關門了,現在的蛋糕飲品店已經是第三手。據現在的店主介紹,“喝血”咖啡店生意不佳,來“喝血”的顧客都是圖一時新鮮,目標顧客是吸血鬼粉絲,但這個群體并不大,而且這里鋪面面積小,最多只能容納20人,開銷卻很大,很難維持。
食客
“重口味”不能挑戰(zhàn)底線
視覺上的“重口味”餐廳,在廣州究竟有沒有市場?
記者隨機采訪了5位白領。有人表示愿意去體驗一次,但不會常去;還有人表示,不會去這樣的餐廳吃飯。白領張小姐就認為,吃“便便”很惡心,影響食欲,對于主題餐廳,自己更愿意體驗動物園餐廳、hello kity餐廳等。
在大眾點評網上記者看到,消費者的評論主要集中在各家主題餐廳的環(huán)境、特色服務上,較少提及菜品,不少顧客對便所餐廳的環(huán)境給予好評,但也有一些顧客接受不了從小便池、蹲廁里“找”東西吃。
美食家
嘩眾取寵
難有生命力
廣州本土文人美食家李漁認為,嘩眾取寵的餐飲在廣州沒有生命力。廣東人素來喜歡有文化的菜品,例如燒鵝、白切雞、白云豬手等,這些菜品都有傳說、典故,而且取材原始,這樣的美食廣州人才會喜歡。
“坐在馬桶上吃飯,給人一種不衛(wèi)生的感覺,還會覺得惡心。”李漁表示,廣州是千年古都,廣州人的文化素養(yǎng)較高,都比較文明,而在馬桶上吃飯是一種不健康的意識形態(tài),不符合廣州人追求的文明,廣州人對這樣的餐廳會有一種抗拒的心態(tài),所以此類餐廳難以長久生存。
此外,為追求“形”、“色”,此類餐廳的出品往往會使用較多醬料或添加劑,影響食物的味道和營養(yǎng)價值,這和當代人追求的健康飲食文化也是沖突的,“人類的成長和發(fā)展是靠著文化的發(fā)展前進的,這種便所餐廳、喝血餐廳本身與文化的發(fā)展背道而馳,當然不會得到大眾的支持,倒閉是必然的”。
編輯:水靈
關鍵詞:廣州 讓人吃大便的餐廳 都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