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甘肅"乞討團"再引關注 "當歸之鄉(xiāng)"勸乞討人員"當歸"
原標題:甘肅岷縣“乞討團”再引關注 政府著手進行勸返
地鐵車站人流密集之處,“乞丐團”成群;婦女兒童破衣爛衫,乞討聲不斷……進入暑假,多家媒體聚焦“乞討團”現象。相關報道經各類網站及媒體轉載、刊發(fā)后,甘肅岷縣部分人員“乞討”現象再次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記者調查了解到,甘肅岷縣已經著手安排勸返工作,并對專門組織婦女兒童外出乞討的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專家認為,實現了經濟脫貧同時,“精神扶貧”和文化扶貧愈加重要。
岷縣“乞討團”再入公眾眼球 政府著手勸返乞討人員
近日,江蘇南京一家媒體刊登“南京地鐵‘甘肅媽媽丐幫’帶娃行乞月入過萬”的報道,引發(fā)熱烈討論;北京一家媒體也發(fā)出一則類似消息:“北京地鐵:甘肅岷縣90后母親暑期利用孩子組團行乞”……甘肅岷縣部分人員“乞討”現象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目前仍在外乞討的少數群眾,主要由兩部分人員構成。”甘肅岷縣民政局局長徐光耀分析,“一部分人榮辱觀不強、價值觀扭曲,總想著不勞而獲,甚至想通過乞討實現致富,在歷史原因的影響下進行乞討;另一部分人則是外出務工人員,他們在當地找不到活干,沒辦法生存,轉而變?yōu)榱晳T性乞討。”
針對媒體披露的岷縣籍部分群眾外出四處乞討的狀況,當地政府已作出回應,并已著手安排勸返工作。
除派出專門工作組配合南京市地鐵公安局、救助站在地鐵、火車站、橋梁涵洞等場所開展尋找乞討人員專項行動外,岷縣還安排各相關重點鄉(xiāng)鎮(zhèn)開展外出乞討人員排查摸底工作,掌握外出流浪乞討原因、時間、地點等情況,并發(fā)動鎮(zhèn)、村干部及親屬對其進行勸返。
同時,岷縣公安、婦聯等部門對專門組織婦女兒童外出乞討的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強化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和源頭預防工作,幫助流浪未成年人及困境未成年人順利回歸校園和家庭,融入社會、健康成長。
岷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提供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當地成立的專門工作組已分赴江蘇南京、北京等地,從南京街頭接回乞討人員6名,另通過鎮(zhèn)、村干部及親屬電話聯系勸返南京乞討人員7名,勸返上海、吉林、四川等地乞討人員81名。
岷縣民政局還根據掌握的情況,組織工作人員趕赴省會蘭州,對在蘭州市區(qū)集中租房居住乞討的35名岷縣中寨鎮(zhèn)古城村乞討群眾開展勸返工作。目前,排查、勸返工作正在開展當中。
實現脫貧的貧困縣為何仍組團乞討?
地處甘肅南部山區(qū)的定西市岷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2013年遭遇“7.22”地震之后,結合災后重建和精準扶貧,當地加大了扶貧攻堅力度。2014年,岷縣28個貧困村、3.49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350元,同比增長14%。
“去年,我們村405戶近2000人的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900多元,基本實現了脫貧。”岷縣中寨鎮(zhèn)小寨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忠介紹,近些年來,在各種惠農、扶貧、救助等政策的具體幫扶下,依靠種植當歸、黃芪等中藥材及外出務工,小寨村老百姓的日子已經變得越來越好。
但為何仍有群眾外出乞討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寨鎮(zhèn)小寨村村民告訴記者,他也曾外出行乞多年并藉此翻新了自家的土坯房。“說句老實話,只要放下臉面,乞討不僅能養(yǎng)活自己,還能存上些錢養(yǎng)家糊口,比在家種地輕松多了。”
徐光耀告訴記者,岷縣“乞討團”問題由來已久,對當地少數群眾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在岷縣當地的部分貧困鄉(xiāng)村,不少乞討者利用要來的錢財不僅蓋了房、改善了自家生計,而且不以為恥、廣為炫耀,對周圍的人群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
“既然能要來錢,我干嘛還要費勁干活掙錢呢?村里不少人都有些這樣的困惑,也有極少數人受此影響而外出行乞。”小寨村農民石永茂對同村行乞者的行為頗為不屑,“他們在外偽裝可憐、放棄尊嚴,一味只知索取錢財,我覺得很不光彩,也帶壞了我們這里的社會風氣。”
“(外出乞討)是一種對孩子、對自己、對家庭,甚至對全體岷縣人極不負責的行為。”針對媒體報出的系列岷縣“乞丐團”行為,李文忠頗為不滿。“少數群眾、包括外地的不少乞討人員打著‘岷縣人’的旗號在外乞討,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將外出乞討作為增收致富的一條捷徑,個別甚至帶領小孩外出討要,確實給我們岷縣‘抹了黑’。”
“精神扶貧”刻不容緩
擁有“千年藥鄉(xiāng)”之稱的岷縣,亦有“中國當歸之鄉(xiāng)”的美譽。近年來,在國家和甘肅省實施的一系列精準扶貧和扶貧攻堅工程的推動下,岷縣通過大力發(fā)展中藥材種植、加工和銷售,加強技術性勞務輸出,大大增加了當地山區(qū)群眾的經濟收入。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少山區(qū)農民通過自己的雙手蓋起了新房、買上了小車,過上了體面的生活。”徐光耀認為,這是脫貧致富的正道。
可在正道之外,也有少數群眾依靠外出乞討的“歪門邪道”蓋了新房,過上了“好”日子。“他們這種表面上的‘體面生活’是通過不體面的手段獲取的,影響非常不好。”徐光耀說,必須對這種行為加以教育和糾正。
“治貧”先“治愚”,“精神扶貧”刻不容緩。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何文盛認為,要杜絕“乞討團”現象,除了進行必要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物質扶貧、經濟扶貧、項目扶貧之外,“精神扶貧”和文化扶貧也愈加重要。
“扶貧不僅需要扶物質,更需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何文盛說,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社會上所有的社會行為歸根結底都是由人來參與并付諸實踐、實施完成的。“只有大力發(fā)展貧困地區(qū)的文化事業(yè),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生活。并改變他們的行為選擇。”
“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目前,除了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勸返外出乞討人員之外,針對當地極少數以營利為目的乞討人員,岷縣還將通過開展長期宣傳教育,引導他們轉變觀念。同時對全縣常年外出乞討人員等重點對象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結合幫扶對象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綜合幫扶計劃。(“中國網事”記者郭剛)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甘肅乞討團 當歸之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