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zhàn)爭硝煙戰(zhàn)爭硝煙
八路軍俘獲敵運糧船隊
聞名于世的大運河,是我國南北漕運的要道,自古以來有著“運糧河”之稱。1937年日本侵略軍入侵中國后,利用這條便捷的運輸線,把從中國南方掠奪來的糧食、棉花、絲綢、油料以及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漕運到天津,然后裝船運往日本,又把各種武器彈藥由天津經運河運往南方各地,用于屠殺中國人民。山東省夏津縣橫跨運河兩岸的東、西渡口驛,是南北漕運的必經之路。夏津魯西支隊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地形,多次俘獲日軍運輸船隊,并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這其中,又以1940年9月俘獲敵運糧船隊戰(zhàn)斗最具傳奇色彩。
1940年9月,八路軍冀南軍區(qū)七旅十九團接到內線情報:日軍從臨清一帶,集結了20只大木船,滿載糧食、棉花、食油、花生和其他物資,運往天津,再由天津裝船運往日本及南洋各地。狡猾的敵人原定9月16日出發(fā),因怕消息泄露,中途遭伏擊,遂將啟運日期提前了10天,改為9月6日啟航。十九團領導決定組織部隊,在魯西中隊和地方武裝配合下進行攔截,決不讓日軍把從中國人民手中掠奪的這批財物運出國門。為此,地方中共黨組織積極配合這次行動,通知沿河群眾,兩岸100米內的高稈農作物延緩收割,以“青紗帳”為掩護,得到群眾的支持。
9月5日午夜,各部隊按照戰(zhàn)斗部署,提前到渡口驛一帶集結,埋伏在運河兩岸的“青紗帳”里。當時的判斷是:日軍可能趁夜深人靜時偷偷啟運,但等到天亮還不見蹤影。這時,十九團派往臨清方向的偵察員前來報告:狡猾的日軍原定6日晚7時開船,又怕晚上不安全,突然改為早7時開船起航。按照里程和速度計算,6日下午才能到達渡口驛一帶。戰(zhàn)士們當即抓緊時間休息,吃過午飯后做好一切戰(zhàn)斗準備,靜候船隊到來。
午后3時40分,日軍船隊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船隊前有小汽艇開道,船頭上架著兩挺機槍,后面每只木船上都有4個日軍押船,20只大木船連接起來足有半里地長,船上滿載貨物,吃水很深,航行起來非常吃力。因為以前多次中過八路軍的埋伏,敵人在運河兩岸還增派了200余名日偽軍組成的護船隊,端著槍沿運河大堤徒步前進。
當敵人完全進入埋伏圈后,八路軍十九團、魯西中隊和民兵從“青紗帳”中火力齊發(fā),打得日偽軍前擁后擠,亂作一團。日軍指揮官見狀,不得不命令護船隊邊打邊向河灘地后退,向船隊聚攏。八路軍十九團三營九連在連長岳子俊率領下首先沖上運河大堤,居高臨下,機槍、步槍一齊射擊,手榴彈炸得日偽軍鬼哭狼嚎,敵船隊陷在八路軍布下的口袋陣里無法航行,在原地打轉轉。經過1小時的戰(zhàn)斗,八路軍包圍圈越來越小,日偽軍象甕中之鱉,插翅難逃。100多名偽軍紛紛繳械投降,負隅頑抗的日軍大部被擊斃,向運河東岸拼命突圍的50多個日軍也在沖出150余米后被包圍消滅。隨后,縣抗日政府組織了300輛大車,搶運木船上的物資,附近村莊前來慰問子弟兵的群眾爭先恐后趕來幫助搶運裝車,軍民團結,協(xié)同作戰(zhàn),奮戰(zhàn)整整一夜,將日軍20只木船上的物資及時運往抗日根據(jù)地。
(本文由山東省夏津縣政協(xié)提供)
編輯:曾珂
關鍵詞:大運河 運糧河 八路軍俘獲敵運糧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