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丙申趣觀《猴貓圖》
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類型題材之一,猿猴形象出現(xiàn)在中國文物史上由來已久。在新石器時代的大溪遺址中,就有一件1959年出土的墨色玉器,其高不過6厘米,長圓形片狀墜飾,中心琢刻出一個猴面的圖案,上端穿有兩孔,顯然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護身符。
宋 易元吉 《猴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就美術考古而言,2000年前西漢時期出土的漢畫磚中,也可以看到貴族牽狗戲猴的畫面。相比常見的牛、馬、鹿等形象,中國古代以畫猴見長的畫家并不多。據(jù)唐代《歷代名畫記》所載,最早留名的猴畫作者為東晉時期著名畫家戴逵,而他的畫作則名為《胡人弄猿圖》。此外,據(jù)《畫繼》《圖畫見聞志》等著作記載:“五代南唐的王齊翰,金陵人。后主時為待詔,筆法入細者勝。畫花鳥如生,尤以獐猿名于時?!?/p>
雖如此,但論及古代美術史中存世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傳世畫作,當數(shù)北宋畫家易元吉,及其猴題材代表作——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猴貓圖》。
易元吉,湖南長沙人,字慶之。自幼聰穎,少時就因善畫得名。他早期以工畫花鳥為重,后來見到另一位北宋善畫花鳥名家趙昌之作后,“乃嘆服焉”,于是,立志改畫獐猿,成為畫史上罕有的畫猴名家。
易元吉清楚地認識到,只有超越前人所見,創(chuàng)造新的畫法方式,才能成為名家。于是他常常深入深山老林,搜奇訪古,對獐猿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huán)境做近距離的觀察,經(jīng)?!笆乘奚郊遥瑒咏?jīng)累月,其欣愛勤篤如此”。
與此同時,他還在家里開辟假山水,畜養(yǎng)動物禽獸,觀察寫真,深得獐猿天性野逸之姿,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經(jīng)過長期努力,易元吉終能將眼中所見借畫筆全然表現(xiàn),迥出眾家之上,以至于被米芾嘆為“徐熙后一人而已”。
僅據(jù)《宣和畫譜》著錄而言,易元吉就是一位非常勤奮的畫家。宋代御府所藏其作品達245件,如《牡丹鵓鴿圖》《梨花山鷓圖》《夏景戲猿圖》等,其中有關猿類題材的創(chuàng)作達百余幅。《百猿圖》亦有8幅之多,可見其繪畫創(chuàng)作的勤奮、扎實與深入。而其中,《猴貓圖》堪稱易元吉傳世畫作中的精品。
此絹本設色《猴貓圖》卷,傳為畫猿名家易元吉所作精品,有宋徽宗題寫的“易元吉猴貓圖”字樣。
畫面中,一只獼猴脖子上圈套著粗繩,綁系在地,但其活潑搗蛋的本性未改。兩只小貓結伴路過,未加留意當中,猴兒出手挾持住其中一只,另一只則是驚避回顧。猴兒臉上一幅其奈我何的洋洋得意之色,調皮之態(tài)躍然紙上,極為傳神。而從筆法而言,《猴貓圖》卷中,畫家以纖細的筆線,畫出動物通身的毫毛,再加色暈染,致使動物的毛發(fā)豐盈,展現(xiàn)了畫家敏銳的觀察和不俗的功力。其不但勾畫出二貓一猴間生動的神情,也借動物間的瞬息動態(tài),鋪陳出一幕富有戲劇效果的畫面。
易元吉《貓猴圖》畫面中的留白背景、精謹筆墨、纖巧刻畫,以及貓猴之間互動姿態(tài)、干凈澄澈的筆法構圖,流露出端凝嚴整的宮廷繪畫風格,足為宋代藝術的杰出代表。(蘇紫)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猴貓圖》 易元吉 猿猴 美術考古 畫猴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