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甘肅貧困農民獲得“定制”金融幫扶
新華社蘭州3月21日電(記者屠國璽、張玉潔)黃土高坡上,32歲的貧困農民王愛弟現(xiàn)在成了一個“上班族”。除了每月有3000元的工資,每逢年底,他還能拿到保底8000元的分紅。
王愛弟上班的“單位”,是村里建設的第一個散養(yǎng)雞場,就在家門對面的山坡上,走路五六分鐘就能到。這個雞場是他進城的堂弟和弟媳一起投資建設的?,F(xiàn)在,他每天都按時去雞場看護、放養(yǎng)、收雞蛋。
和許多貧困戶一樣,家在甘肅省禮縣羅壩鄉(xiāng)花坪村的王愛弟,是家里唯一能掙錢的青壯年勞動力,兩個孩子最大的才上三年級。王愛弟守著薄田,種些菜籽和土豆,家里的收入每年不到1萬元。
大前年雞場剛開建的時候,他常跑去看,也想養(yǎng)些雞??梢宦犝f前后投資要花幾十萬元,他頓時覺得養(yǎng)雞場和自己沒什么關系了,畢竟存折上只有幾千塊錢。
2015年,村干部來找王愛弟,說每個貧困戶能有5萬元的政府貼息“精準扶貧”貸款,幫助他們發(fā)展產業(yè)。他想了想,還是沒敢貸?!百J了款就得還,賠了可咋辦?”
村干部建議他和其他10戶貧困戶貸款后入股到養(yǎng)雞場,平時到雞場“上班”掙工資、學手藝,每年再從雞場分紅??粗B(yǎng)雞場的土雞蛋一車一車往外送,他覺得這種方式,既享受了貸款的好處,又不用擔風險,就貸款當起了股東。
在西部貧困地區(qū),和王愛弟一樣的農民,脫貧致富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資金”,然而他們也是最難獲得金融服務的群體。由于缺乏有效的擔保和抵押,銀行大多不愿意為他們提供貸款。自身能力不足導致的思想保守,讓他們不光貸款難、貸款貴,也怕貸款、不敢貸。
在深入實施的精準扶貧過程中,許多貧困地區(qū)都嘗試運用金融工具,通過金融的力量,把對貧困戶的幫扶方式由此前的“輸血”變成“造血”。
在甘肅,2015年至2017年實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為全省建檔立卡的101萬戶、417萬貧困群眾提供總額500億元的貸款支持,其中47萬戶、200萬貧困人口已經享受到了這項專為貧困戶量身定制的“特惠”金融產品。
在此過程中,針對不同貧困戶的需求,“定制”了多種方案:有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可以選擇自貸自用;想貸款但經營能力不足的,可以與能人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yè)協(xié)議使用,實現(xiàn)“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yè)分紅”。
按照估算,這項為貧困戶定制的貸款方案,可使甘肅貧困農戶戶均年收益7400元,人均1800元。
對王愛弟來說,他也希望在養(yǎng)雞場工作的同時,學會養(yǎng)殖技術和經營方法,將來能自己開辦養(yǎng)殖場,從根上告別貧困。(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甘肅 貧困農民 金融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