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朝鮮勞動黨七大:開會本身最重要
自接班以來,朝鮮內(nèi)部和地緣政治波瀾迭起,金正恩需要一種“程序化”的東西顯示“獲得”和“鞏固”,召開黨代會就是手段。
5月6日上午,朝鮮勞動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平壤召開,3467名有表決權代表、200名有發(fā)言權代表和1387名列席人員出席了首日會議。這是時隔36年之久朝鮮勞動黨再次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由于朝鮮的嚴格保密制度,國內(nèi)外輿論在對會議詳情知之甚少的情況下,不免對此次非同尋常的大會猜測紛紛。
公眾最關心的,莫過于“為什么要在此時此刻召開這次黨代會”,畢竟對一個只有不到70年歷史的政黨而言,36年不開黨代會本就已不同尋常,“忽然又開會”自然更耐人尋味。
朝鮮官方媒體公開報道中,羅列了本次黨代會的5項議題,包括修改黨章程等。會議雖剛開始,熱衷于對朝鮮黨政軍內(nèi)幕“猜謎”但出錯率通常不低的某些國外媒體,已作出了形形色色的猜測,而金正恩關于朝鮮核武器使用原則的聲明、“經(jīng)濟發(fā)展五年規(guī)劃”的藍圖,及朝鮮中央電視臺“將有特別重大消息發(fā)布”的預告等,都在一次又一次吊起“隔毛玻璃觀景”的國際觀察家們的胃口。
對于這次不知要開多久才會結束的黨代會,人們當然應隨時關注新情況、新細節(jié),但不應被這些干擾了“大思路”:應承認,朝鮮近30多年來雖遇到許多波折坎坷,但并未因黨代會的長期“停擺”而影響領導人的執(zhí)政,或政治、經(jīng)濟、軍事、人士、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動作”。換言之,盡管看上去朝鮮執(zhí)政黨在定期召開黨代會方面顯得有些“脫俗”,但該做的、能做的事,其實并沒有耽誤。
對朝鮮領導人而言,朝鮮勞動黨七大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按其官方話語即“歷史轉折點”的含義),并非會議上要討論、決定或公布些什么重要的政策戰(zhàn)略或人事變動,而是會議召開本身。
如前所述,朝鮮勞動黨已有36年沒開過黨代會,上次開會時,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仍然健在,會議主旨是從“法理”上明確接班人金正日的地位。此后國際、半島和朝鮮國內(nèi)風云變幻,金日成去世、金正日上臺、“苦難行軍”、陽光政策、六方會談、朝核危機……變故層出不窮。
和金正日在接班前經(jīng)過長期、多層面鋪墊不同,金正恩的接班“預熱”時間較短,自其接班以來,朝鮮內(nèi)部和地緣政治之波瀾迭起,較諸乃父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執(zhí)政了一段時間的金正恩,顯然需要一種“程序化”的東西(“歷史轉折點”)來顯示自己的“獲得”和“鞏固”。而召開黨代會正是體現(xiàn)這種“獲得”“鞏固”的重要方式。就此而言,人們也不必牽懷于“特大消息”的公布——事實上,他們心目中的“特別重大”,標準和我們這些外人的可能大相徑庭。
許多人注意到,金正恩和許多與會知名代表都一反往日,從一身“國服”的裝扮改為西服、領帶的“正裝”,并對個中寓意猜測紛紛,還有輿論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朝鮮要搞改革開放”。但更大的可能或許和時隔36年召開黨代會一樣,是種“追溯隔輩先祖”的象征意義彰顯:包括此次黨代會主席臺背景,標準的金日成像都是西服領帶,而標準的金正日像則是軍便裝,曾在發(fā)型上有意無意像金正日靠攏的金正恩,如今在接班后首次改成和祖父一致的裝束,恐怕“向祖父看齊”的地位確認和主張宣示意味更加明顯。
□陳在田(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朝鮮 勞動黨七大 黨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