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建站106年的清華園火車站下月將關閉。據了解,為了建設新的京張高鐵的隧道,車站的老鐵軌將被拆除,但是站房會繼續(xù)保留。
老京張為新京張讓路
老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在“人”字形鐵軌的南端,就是建于1910年的小站“清華園”。
如今,一條自主設計的京張鐵路——京張高鐵也全面開建,到2019年底,京張高鐵全線通車,將全面替代老京張鐵路,而在京張高鐵的正線上,北京境內有北京北、清河、沙河、昌平和八達嶺長城5座車站,雖然沒有清華園站,但卻要經過一條“清華園隧道”。而拆除老站的鐵軌,就是為了這條新隧道做準備。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保證清華園隧道的施工,從西直門到清華東路之間,五環(huán)內的老京張軌道將會拆除,其中包括清華園火車站內的鐵軌。只有拆除后才能有場地建盾構井修建隧道,鐵軌拆除了,附近的四道口和五道口這些平交道口也將不復存在。不過,清華園火車站的站房仍將保留。從下月起,該站的客運業(yè)務也要停止辦理,具體停辦的時間將會另行通知。
除了清華園火車站,往北7公里左右的清河站也將拆除鐵軌,作為京張高鐵的其中一站,清河站原有的百年老站也會保留,新的清河站將在附近重建。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0月底之前將完成S2線和既有京張鐵路線從西直門到清河東路的改移工作,待線路改移和鐵軌拆除的工作完成之后,清河站的改造和清華園隧道的修建工作將在年內陸續(xù)開展。
老街坊拍照留念
清華園車站修建于1910年,其原址位于現(xiàn)在的清華南門外,上世紀50年代初,因為清華要擴建校園,清華東側的京包線往北至清河的一段鐵路線東移,于是老車站向東南遷移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往北平,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乘專列抵達清華園車站,這里也因此成為毛澤東“進京趕考”的第一站。
如今已經被居民區(qū)包圍,原來的站樓也改成了民房出租,只剩下墻面上詹天佑題寫的站名。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這里,看到小小的車站被汽車4S店、洗車店和民房包圍著,如果不是附近居民指點,很難發(fā)現(xiàn)這里還著一座百年老站。
聽說車站即將關閉的消息,眾多市民和附近的老街坊紛紛來到站前拍照留念?!扒迦A園車站對北航學生來說,是個念想兒?!?0多歲的朱力、朱利姐妹回憶說,她們在北航校園里的大學生涯,是在火車汽笛的陪伴中度過的。
1955年,姐妹倆從湖南長沙考入北航學習飛機設計。那時的北航校園還沒有擴建,附近是一片農田,“偶爾傳來一陣汽笛都顯得十分清晰”。每到班里組織一日游,她們都會和同學們一起,在清華園站買票上車,駛向八達嶺長城。
“從這坐S2線去八達嶺長城很方便,朝發(fā)夕至,比自駕、公交快多了”,家住知春路附近的寧女士說,盡管時常抱怨這條鐵路會造成五道口擁堵,但拆除時卻特別懷念。她表示,希望這座車站停運后,能當成博物館完整地保留下來,“保留更多北京的味道”。
故事
從老車站駛向天安門的幸福
72歲的何惠明老人依然清晰地記得,40多年前的國慶,她在清華園車站等待參加游行慶典時,內心的興奮和激動。
回憶起那些激動人心的歲月,何惠明有說不完的故事和感慨。而清華園站承載的,是她對學生時代的全部記憶。
1962年,她考入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身)學習航空儀表。那些年,每到國慶節(jié),天還沒亮,她和同學們就早早來到清華園車站,然后登上北航學生專列,駛向北京站,下車后向北行進,直奔長安街。
盡管那時條件艱苦,但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還能看到從西直門到和平門殘留的古城墻”。
她回憶說,當時的慶典游行分成很多方隊,大多都是由學生扮演?!拔覀儼缪葸^民兵方陣,四個人輪著抬重機槍,正步經過天安門時,齊刷刷地向城樓敬禮”。而到了晚上,各大高校會繼續(xù)留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歌舞演出。焰火旁,每個學校學生圍成一個大圈,整個廣場上校旗飄揚,音樂聲中,大家又唱又跳。“打出校旗的那一刻很自豪”,何惠明說,當時很多同學從農村考上北航,家庭條件并不好,她憑借努力獲得了國家助學金,這才幫助她讀完了大學?!案杏X自己很成功”,她說。
一列從老站駛出的列車,承載了老人大半輩子的幸福。何惠明與老伴相識于大學課堂。如今,兩位老人都已是耄耋之年,而這座車站,也見證了二人愛情的發(fā)端。清新的空氣、無邊的田野,還有偶爾駛過的列車,是何惠明對那個年代的清華園站的所有記憶。每到傍晚時分,兩人就會沿著車站散步,經過一條小路直走到中關村?!澳菚r候車站很簡陋,周圍都是土路,站臺也沒修這么高”,她說。
“成長在那個年代的人特別單純,大家都不在乎物質生活上的享受,沒有房子和車子的壓力,每天都對生活充滿了熱情”,何惠明說。
畢業(yè)后,何惠明和老伴去往蘭州工作。這一走,就是近30年。如今,她退休后回到北京定居。一有時間,她和老伴還是會來這里走走,因為這座小站有著與她一生的緣分。
看到火車就會想起遠方
對63歲的赫明(化名)來說,他是聽著駛過清華園站的列車聲長大的。
赫明回憶,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清華園車站附近還是一片農田和倉庫,每駛過一趟列車,汽笛聲就會傳得很遠,“就連中關村大街都能聽得到?!?/p>
“小時候,覺得當一名火車司機是很榮耀的事”,童年時期的赫明從未出過北京城,每次看到駛過停靠在站臺的列車,他都想象著,這個“長龍”能把他帶到全國各地。
“那時候沒有內燃機車,都是蒸汽機車,每次聽到列車噴氣的聲音覺得這是一種享受”,赫明說。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赫明進入中科院工作,住所也從中關村大街搬到了清華園站對面的中科院空間科學研究院中。每有外賓到來,赫明都會帶著他們從清華園站出發(fā)至八達嶺游覽。赫明回憶說,那時的票價很便宜,“一個來回只有7塊錢,當天去當天回”。
1982年,孩子出生后,一有閑暇時光,他都會用小車推著孩子,來到清華園火車站站臺上,教他認識火車?!斑@是蒸汽機車,那是內燃機車”,赫明用手指著駛過的火車給孩子講解,不足三四歲的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也正是因此,孩子對火車產生了興趣。“長大后,他收集的火車模型堆了滿滿一屋子”,赫明說,盡管今年32歲的兒子已經成家,但這段經歷,在兒子的記憶里并沒有褪色。
如今,赫明出差也很少選擇坐火車了。但是他隔三岔五都會特地來清華園站看看,“一看到火車,就會想起無盡的遠方”。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佳琪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