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學生競爭富有活力 教育才能保持生機
大學新生的志向還不確定,成績好的學生未必有科研興趣和能力,而成績一般的人也許恰恰更有科研潛力。
2017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日前正式截止。對已獲得高校推薦免試資格的本科畢業(yè)生來說,他們不需要參加接下來的考試。鄭州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菁英班”全班30名學生便是如此,該班有6人被保送清華、北大,9人保送中科院?!拜加唷睂W生從全學院大一新生中選拔產(chǎn)生,目的是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每個學生都有兩位導師分別負責日常指導和專業(yè)科研。
鄭州大學的“菁英班”依稀讓人聯(lián)想到,一些中小學為成績突出的學生開設“創(chuàng)新班”“競賽班”。盡管教育管理部門反對中小學分快慢班,但是多年以來屢禁不絕。難怪“菁英班”出現(xiàn)后,外界質(zhì)疑學校只是把一群好學生聚在一起,違背了國家所倡導的“大眾化高等教育”宗旨。鄭州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書記王志武解釋稱,在大眾化高等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必然要有一部分人脫穎而出,遙遙領先,起到示范作用。
“菁英班”并非鄭州大學首創(chuàng),早先就有清華大學的“姚期智班”、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班”、浙江大學的“丘成桐班”,等等。不同的是,國內(nèi)一流名校保研名額較多,普通學生都很容易保研,優(yōu)秀畢業(yè)生普遍前往世界一流大學深造。而鄭州大學“菁英班”學生的主流目標是到國內(nèi)一流名校攻讀研究生,所以引發(fā)了爭議。
高等教育畢竟有別于中小學教育,從高考開始就帶有強烈的選拔和淘汰指向。為有專長的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大學的自主權利。因此,教育管理部門沒有過多干涉高校組建“學霸班”的做法。但是,“學霸班”未必就是合理的。
大學有責任為所有學生提供充分和公平的教育資源。一些學校從功利角度出發(fā),對新生進行二次選拔,組建“學霸班”,實質(zhì)上是重新分配教育資源,讓“好學生”享受更多資源。優(yōu)質(zhì)資源只能滿足部分學生,一方面與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理念有關,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高等教育資源總體上仍然存在供需矛盾。
批評現(xiàn)有教育資源分配方式,不是說高校不能以較高標準培養(yǎng)部分學生,也不是說高等教育資源分配要搞平均主義。讓優(yōu)秀學生獲得更好的機會,比如較早地進入實驗室從事科研,首先要秉持開放態(tài)度。在新生入學初就搞選拔,控制“學霸班”名額,明顯有悖于開放。大學新生的志向還不確定,成績好的學生未必有科研興趣和能力,而成績一般的人也許恰恰更有科研潛力。
大學完全可以在課程設置、學分要求和科研項目要求上提供不同方案,讓學生自主選擇,多作嘗試,以后期淘汰的方式自然地分流學生。同樣一門專業(yè)課程,可以設置不同的難度,可以區(qū)分英語教學和漢語教學,只要學生能通過期末考試即可。同樣,如果大學科研項目、實驗室要吸納本科生,也不妨采取開放態(tài)度,由科研項目的主持教師決定設置怎樣的標準、吸納怎樣的學生。
大學的意義在于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可能。大學設置“學霸班”的做法,就是從學習資源上限制了人的可能性。這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更經(jīng)不起時間的檢驗。只有為所有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的機會,大學教育才能保持生機,學生的競爭也才是公平和富有活力的。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學霸 學生 教育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