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貴州活態(tài)傳承世界文化遺產(chǎn)侗族大歌
新華社貴陽11月29日電(記者李黔渝)28日,貴州省從江縣高仟宰鵝村侗族村民吳春光和60多位鄉(xiāng)親,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從村里趕到縣城,參加正在這里舉辦的第三屆“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
在前兩屆百村歌唱大賽上,吳春光獲得“優(yōu)秀歌手”榮譽,村里的歌隊也進入總決賽,這令村民們十分驕傲。
侗族大歌被稱作“天籟之音”。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是侗族文化最為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2009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侗家人把唱歌看得和吃飯同樣重要,用唱歌教育后輩,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以“會唱歌,會歌多”為榮。但前些年隨著外出務工村民越來越多,加之現(xiàn)代文化的影響,村里唱歌的氛圍一度淡去,一些年輕人甚至認為侗族大歌是落后的象征,不愿學也不愿唱。
近年來,當?shù)嘏e辦活動賽事成為貴州省活態(tài)傳承侗族大歌的主要方式之一。“比賽有名次,唱歌有榮譽感,還有實實在在的獎金鼓勵,在鄉(xiāng)村掀起了傳歌、教歌、唱歌的新高潮。”從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心主任石懷明說,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侗族大歌節(jié)上,參與百村歌唱大賽的侗族村寨從去年的120多個擴大到今年的140多個,參加歌隊從去年的198支增加到238支,參與人數(shù)達5200余人。
石懷明告訴記者,從這兩年的比賽情況看,新歌曲越來越多,歌曲難度在增加,好的隊伍也比往年多,唱歌氛圍越來越濃。
“這幾年學歌的人越來越多?!眳谴汗庹f,以前年輕人不想學,現(xiàn)在主動學,無論農忙還是農閑,村里的鼓樓幾乎夜夜都傳出歌聲。在高仟宰鵝村就有4個老年歌師專門負責教歌,大家白天忙農活,晚上五六個人約好一起到歌師家學歌,一唱就是兩三個小時。
據(jù)了解,貴州已出臺侗族大歌保護傳承發(fā)展五年行動計劃,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并嘗試通過打造大型侗族大歌音樂劇《噶老》、“非遺”題材歌舞劇《守望》等藝術精品,活態(tài)推廣侗族大歌。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侗族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