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從“城墻之外”說起:當代藝術的批判性及歷史局限
“城墻之外”展覽現(xiàn)場 新華社記者 邵瑞/攝
藝術之為藝術的境界,當然會有傳統(tǒng)和當代的形態(tài)之異,但“批判性”只是一種藝術功能,而非藝術的終極品質。
當代藝術的多面性本身,不僅模糊了當代藝術的概念,而且也動搖了所有試圖準確定義當代藝術的努力。鑒于此,很多關于當代藝術的解釋,其終點處只能在言說體例上以傳統(tǒng)哲學最為經(jīng)典的話語模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來聊以自慰。然而,這種概念的不確定性,恰恰撕開了藝術家多維想象的藝術空間,這也是名目繁多的當代藝術得以名世的理由。如果稍加留意,不難發(fā)現(xiàn),在眾多當代藝術作品中,批判性是其非常重要的一根拐杖。具體藝術創(chuàng)作中,哪怕缺少現(xiàn)實對手,也要想象一個風車來決斗。否則,不是觀眾乏味,而是很多名之為當代藝術的作品本身開始蒼白。因此,我想談談真實以及想象出來的所謂“批判性”。
批判性是指富于洞察力、辨別力、判斷力,還有敏銳智慧的回顧性反思。在哲學中也叫“斗爭性”,即對現(xiàn)實保持一種質疑的態(tài)度。本文的“批判性”概念主要指其“質疑的態(tài)度”這一維度。
最近,在西安美術館開幕的“城墻之外——2017西安當代藝術展”,基本是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及策展思路的一個側影——強調批判性。從展覽的展題——“城墻之外”,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題目實際上是以方位區(qū)隔來表白自己的藝術立場——超越傳統(tǒng)或另起爐灶。在這里,“城墻”是具有廣泛意義的詞,它寓含傳統(tǒng)、古代皇權、體制以及固步自封等多種意義。而“城墻之外”這一現(xiàn)實或想象的位置評估,首先在語意借用轉換中完成了批判、超越、突破、創(chuàng)新等當代藝術中最常見,也最拿手的華麗動作。于是,一個帶有諸多“漂亮”動作的展覽,在以古城墻為標識的西安,便可能地具備了開天辟地的意義。
然而,事情不會這么簡單。
我們知道,“批判性”本身并不必然具備先進性。它不是評判藝術高低的尺度,而是關于藝術的某種思想。它可以高高在上,也可以一文不值。真正關乎藝術本身價值高低的還是境界。藝術之為藝術的境界,當然會有傳統(tǒng)和當代的形態(tài)之異,但“批判性”只是一種藝術功能,而非藝術的終極品質。如果當代藝術無法在城墻之內而只能在“城墻之外”施展手腳,那么,這樣的當代藝術及其批判性未免太弱。
我們看到,從延安木刻到現(xiàn)代藝術大展,再到當下形形色色的當代藝術,很多藝術家都借助特定的歷史機遇,將自己化裝成“批判性的”藝術家,并試圖借助這種裝扮完成某種使命。這其中,有些的確歪打正著地實現(xiàn)了,但那是藝術作為手段的結果,不是藝術本身。在傳統(tǒng)型藝術中,技巧和手法總是被強調。而當代藝術更強調創(chuàng)意,具體的技巧和手法往往不被重視。然而,正是在這里,很多當代藝術作品的批判性往往因其自身粗糙而弱了力度。批判性,重要的不是態(tài)度,而是能力。
由于批判性本身的特立獨行的意味,強調這一特性的當代藝術很容易裹挾雜耍和江湖義氣,把尋找藝術可能性的學術動作簡單化。
同樣是由于批判性的強調,傳統(tǒng)往往成為替罪羊。信息社會,無論城墻,還是城墻思維,對于任何藝術的發(fā)展,都不可能成為阻礙。以“城墻之外——2017西安當代藝術展”言,不是沒有讓人心亮的作品,而是這些作品都和“城墻”無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件高超的當代藝術品,首要的不是針對什么,而是內心深處的自言自語能否自成一說或自圓其說。
在談論當代藝術品性時,中國特色或中國經(jīng)驗也在批判性中被強調。對此,蔣原倫先生有精彩論述。他說:“純粹的中國經(jīng)驗是什么形態(tài)呢……是張藝謀式的,徐冰式的,還是蔡國強式的?個人經(jīng)驗是十分具體和感性的,它與藝術家的家世背景、個人氣質、文化修養(yǎng)和成長環(huán)境有著密切而牢固的聯(lián)系,而中國經(jīng)驗則是抽象的、具有形式化意味的對象。如果說我們把徐冰的《析世鑒》或蔡國強的一系列爆炸裝置由個人經(jīng)驗上升為中國經(jīng)驗的典范有著相對充分的理由,同時還應該考慮到他們恰恰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對西方的藝術情形了解得比較多的一群。與在國內的一大批當代藝術家相比,是對西方藝術的相對熟悉救了他們,而不是所謂的中國經(jīng)驗成全了他們。”這段論述,從另一個方面指出,在語碼意義上,基本上是合二為一的城墻和中國經(jīng)驗,都可能成為潛在批判對象或批判性本身。它依據(jù)不同的歷史情境,既可能是矛,也可能是盾;既可能是內容,也可能是手段。這種兩可性,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不徹底性。而這種依據(jù)歷史情境而變化的不徹底性也是其歷史局限性。
關于當代藝術,會有很多話題,靈氣與機靈;批判與超越;匠人與哲人;智性與感性;文字與圖像,等等。但是,當一個展覽或一種力量,把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性或針對性視為一種藝術的尺度時,在其發(fā)生之初,就有了歷史局限。由于這種局限,一些具備自身當代意義的作品,反而耗損了自己的當代純度,比如景柯文、何軍、郭燕、蔡小華等人的作品。
當代藝術有綜合、并列、拼貼等創(chuàng)作手法,但所有的手法都是為了維護藝術的品質,而不是湊數(shù),趕場,虛張聲勢。任何時候,藝術最為可貴的品質,都是藝術本身的純度,而非其他的東西。
(作者張渝 為陜西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批評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城墻之外 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