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青網(wǎng)評:朱清時的真氣說離偽科學有多遠
近日,中科院院士、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主講的《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開講。此前,這場講座的海報在網(wǎng)絡上曝光后,引起一片嘩然,在某網(wǎng)絡問答平臺上引發(fā)了“真?zhèn)慰茖W之爭”。
對于很多青年而言,朱清時的身份是自帶時代坐標的。他最被人們所推崇的,是在受聘南科大學校長期間,以拓荒者的姿態(tài)推出了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成為備受關注的中國教育改革風云人物。當這樣一位堪稱巨擘的科學家、教育者再次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時,是他與“真氣”“修煉”產(chǎn)生了交集,并有了彼此的“親密互動”。這樣的場景,讓許多公眾的內(nèi)心頗為五味雜陳。
科學是嚴謹和理性的存在,也承認信仰與感性的力量。但涇渭分明的是,科學對于一個事物的研究和求證,必然是龐大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是“馬走日,相走田,炮打一溜煙”的囿于一隅或是執(zhí)于一端。而偽科學,不同于一時的科學錯誤,缺席了嚴謹和理性、研究和求證,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冒充科學,把已經(jīng)被科學界證明不屬科學的東西當作科學對待,并且長期不能或者拒絕提供嚴格的證據(jù)。對此,也有人認為朱清時的“驚人之語模糊了科學邊界”。
尤其是我們國家建設從來都有一個很明確的指向性,那就是現(xiàn)代化國家。這個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認知,也從多個維度賦予了科學家的影響力和感召度。從這個現(xiàn)實出發(fā),具有中科院院士這一身份的朱清時,在以公開講座闡述自己的真氣說時,首先就要經(jīng)得起科學檢驗。而真氣說尚未被求證之前,誰也不應當讓它帶著“科學”或“偽科學”的帽子“招搖過市”。畢竟,這也算是一種“傳道授業(yè)”,但至于能否“解惑”,需要科學求證的干貨。
現(xiàn)在來看,朱清時的真氣說,恰恰就缺乏科學檢驗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從媒體報道的講座來看,朱清時在“自己發(fā)現(xiàn)真氣的過程”和“解釋真氣的來源與功效”的闡述中,不乏《達摩禪經(jīng)》和物理學理論“麥克斯韋妖”的“跨界融合”和“相互成就”。但嚴肅地說,前者是宗教經(jīng)典,后者則只是物理學的理論雛形,兩個完全不搭的概念,卻“會師”在真氣修煉之說中,并被賦予了解析與論證該言說的使命,這恐怕是讓兩邊的擁躉都難以接受的。畢竟,這樣的混搭,實在是太過感性了。
此外,朱清時想賦予真氣“必須擺脫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限制”的美好愿景,也顯得令人難以置信。倘若果真如此,那石油、煤炭等產(chǎn)生熱力的資源就可以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了,靠真氣進行力量牽引,世界就美美與共了。愿望固然美好,但很多已被科學論證的真科學,就現(xiàn)階段而言是不可逆的。誠然,為打破人類發(fā)展的瓶頸,科學家們必然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但也都是目光所及的,而非跳躍到腦洞之外,讓人無處下腳立足。
倒是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朱清時說他從2004年開始練習呼吸法門,直到2014年他卸任公職,心才真正安靜下來。退休帶來的身份大轉(zhuǎn)換,對于壓力如影隨形的社會精英而言,是一種釋放,也隨之會帶來一身輕的愉悅和放松。從這個小切點而言,“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態(tài)有利于身體健康,這是醫(yī)學常識。但如果把快樂都歸功于真氣修煉的話,怕是少了些科學兼聽則明的公允。這應該不是一個科學家的風格。
朱清時院士對于科學的造詣,這是無需贅言的。他對于真氣修煉的個人興趣愛好,別人也不能置喙。但在尊敬和認同之間,大眾更期待在公共場合看到一個能用科學道理來解惑的朱清時,這利于科學的傳播效應,更是遵從于科學驗證的因果關系。而他對于真氣的修煉感悟,大可作為同好之間的私下分享,但要把它推介于公眾時,還需三思。畢竟,在講座上說出“初步試驗結(jié)果表明”“可能存在”這樣的詞匯,實在和一個科學家身份不符。(中國青年網(wǎng)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青網(wǎng)評 朱清時 真氣 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