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丁烈云:期待國家科技獎評選程序更細化
今年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的關鍵一年——繼1999年頒布實施《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后,時隔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一系列突出激勵自主創(chuàng)新、突出價值導向、突出公開公平公正的改革措施出臺。
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國家科技獎勵初評結果公布會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今年科技部已經從多個方面推進獎勵制度改革向新的改革方案靠攏。
我國一線科技人員對今年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有何感受和評價?對我國進一步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有何期待?記者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
記者:國家科技獎的評選實行提名制,三大獎實現(xiàn)“瘦身”;對重復報獎、拼湊“包裝”、請托游說評委、跑獎要獎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今年的改革方案亮點很多,您對其中哪些改革措施印象深刻?
丁烈云:這次改革方案,總的來說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使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含金量更高,使國家科技獎更權威、更激勵人、更鼓舞人,營造了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能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我本人對國家科技獎的評選實行提名制和三大獎總數(shù)進一步減少這兩條改革印象深刻。
改革由行政部門下達推薦指標、科技人員申請報獎、推薦單位篩選推薦的方式,由專家學者等進行實名提名,提名者需要承擔推薦、答辯、異議答復等責任,并對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一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同行專家獨立評審的作用,同時對提名者來說,責任更加重大。這對提高國家科技獎的質量來說有好處。
三大獎總數(shù)從改革趨勢來看是逐步減少的,今后評選國家科技獎時競爭會更加激烈,需要優(yōu)中選優(yōu)。這些對科技工作者來說,有著重要的引領與導向作用。
記者:從2017年國家科技獎勵初評結果來看,今年國家科技獎對論文數(shù)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對這一點您怎么看?
丁烈云:國家科技獎作為國家的激勵政策,是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營造良好科研氛圍服務的。對科技工作者來說,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fā)展。也就是說,要寫兩種論文,一種是學術論文,寫在世界科學的高峰上;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xiàn)國家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減少論文數(shù)量的要求是十分正確的。
記者:此次改革方案比以前更加開放,除了國家科技獎,還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健康發(fā)展。對此,您有何看法和建議?
丁烈云:科學技術獎健康發(fā)展是好事,但是要防止一些企業(yè)或社會機構借科學技術獎的名義斂財。國家科技獎是一項國家榮譽,偏重于精神方面的獎勵。民間的科技獎勵應更偏重于物質獎勵,這對國家科技獎也是一種補充。當然,物質和精神有時是分不開的,希望未來我國能產生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科技獎項。
記者:對此次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您還有什么建議?
丁烈云:此次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突出了激勵自主創(chuàng)新、突出價值導向,對我國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科技創(chuàng)新保障。此次科技獎勵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目標和改革思路也很清晰,今年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期待國家科技獎的評選的程序能夠更加細化,在操作機制上逐步完善。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國家科技獎 評選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