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首義槍聲 首義槍聲
秋收起義在修水
江西省修水縣是秋收起義的主要策源地,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主力部隊的集結地和組建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面軍旗設計、制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在這里,打響秋收起義第一槍。
南昌起義后,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未能趕上起義大軍,輾轉到達修水。8月底9月初,毛澤東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湖南省委關于秋收暴動的計劃,奔走于湘贛邊界,并在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警衛(wèi)團、平江工農義勇隊、瀏陽工農義勇隊、安源工人礦警隊為基礎,分三路圍攻長沙,舉行秋收起義。
三支革命隊伍
秋收起義前夕,在修水集結了三支革命隊伍,其成分多為中共黨員、團骨干、工運、農運積極分子,是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
警衛(wèi)團原為國民革命軍張發(fā)奎部,是共產黨秘密培植的隊伍,骨干力量為葉挺獨立團的部隊,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團、營主要領導干部均為共產黨員和黃埔軍校畢業(yè)生。1927年8月1日,警衛(wèi)團首先收到南昌已經起義的電告。接著張發(fā)奎又從九江電令警衛(wèi)團星夜乘輪船趕往九江待命。盧德銘同政治指導員辛煥文、參謀長韓浚商議,認為赴九江對己不利。便以張發(fā)奎名義,向張發(fā)奎總指揮部留守處調用招商局“德義號”輪船,于當日黃昏率部乘船離開武漢經黃顙口抵陽新。
7日上午到武寧,得知南昌起義軍已離開南昌,便于8日取道靖安,到達奉新。在此,接到夏曦的來信,要盧德銘、韓浚、辛煥文到南昌起義大軍中任職。三人研究后,決定由盧德銘離隊赴武漢請示黨中央,把部隊交副團長余灑度指揮,帶到修水待命。余灑度根據盧德銘的安排,帶領部隊繞經高安邊界,由奉新的羅坊、上富向修水進發(fā),于8月12日抵達修水。
1927年7月下旬,瀏陽工農義勇隊領導人蘇先駿,通過黨中央的介紹,擬將平江、瀏陽兩個工農義勇隊合編為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20軍獨立團,參加南昌起義。因蘇、余兩人誰任團長不能統(tǒng)一意見,隊長余賁民率平江工農義勇隊返回。8月6日,經武寧時,與警衛(wèi)團相遇,進入武寧縣城。兩天后,余賁民率義勇隊,擬取道修水返回平江。8月12日,在修水城郊再次與警衛(wèi)團相遇,相攜攻入修水縣城,趕走王天培殘部邱國軒團。爾后退居修水渣津、馬坳一帶,就地休整。
1927年7月下旬,崇陽通城農民自衛(wèi)軍消滅衛(wèi)石豐等反動武裝后,因敵強我弱站不住腳,由葉重開率領,離開崇陽開往通城。到通城后不久,與警衛(wèi)團取得聯(lián)系,約定到修水與警衛(wèi)團合編。約8月底離開通城,向修水開拔。途經通城麥市時,被夏斗寅殘部包圍,后沖出包圍,到達修水桃樹港。兩天后,在警衛(wèi)團的接應下,進駐修水。
部隊整編
警衛(wèi)團、平江工農義勇隊穩(wěn)定修水后,與駐銅鼓的蘇先駿取得聯(lián)系。因三支部隊隨時面臨國民黨反動派“追剿”的危險,警衛(wèi)團派員赴南昌請示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委派干部仝仁趕到修水和銅鼓,組織協(xié)調部隊整編。
當時,國民黨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為了擴充實力,亦主動派了徐景祥來修水,想將當地的武裝收編,警衛(wèi)團將計就計,也派宛希先同志前去談判,以麻痹他們。談判時借口部隊連日來行軍疲勞,拒絕開赴永修。為了蒙蔽敵人,趁機準備起義,提出了受編不受調的難題,以拖延時間。
8月22日,三支部隊的領導人都認為形勢嚴峻,“均以軍事統(tǒng)一不可緩”,相邀于修水山口鎮(zhèn)召開編師大會。三部合編為一個師,成立師委會和師部,師部設修水縣城。余灑度任師長,余賁民任副師長,鐘文璋任參謀長。原警衛(wèi)團改編為師屬一團,團長由鐘文璋兼任,瀏陽工農義勇隊編為師屬三團,蘇先駿任團長,平江工農義勇隊分別編入一、三團。撤銷警衛(wèi)團干部連,將干部分到各連隊擔任連排長和政工職務。為加強第三團,又調一團伍中豪營長及其部屬一部充實第三團。
經修水黨組織積極動員,當地200多名子弟踴躍參軍。縣政府法警隊20多人、余經邦所率修水農軍100余人加入第一團。附近一些被打散的中共武裝也向一師靠攏。羅榮桓等所率崇陽、通城農民自衛(wèi)軍100多人來后,被編為師部特務連,這樣,師特務連、衛(wèi)生隊、爆破隊均成建制。
師部機構還有副官、參謀、軍要、軍械、醫(yī)務、被服等8大處,戰(zhàn)士使用的是漢陽造七九式步槍,各營、連還配有輕重機槍,武器裝備齊全,子彈充裕。
部隊在修水休整期間,每天三操兩講,積極準備等待時機參加暴動。縣城紫花墩、馬家洲等地所見,到處呈現一片繁忙的練兵景象。
整編后,為緩和與駐江西軍閥朱培德的關系,便于籌措軍需,對外暫稱江西省防軍暫編第一師,并假造花名冊,與朱培德聯(lián)系,同時派員赴湖北向中共中央請示,8月底,中央軍事部通知該師準備秋收暴動。
升起第一面軍旗
起義之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在修水縣城商會會館里,設計并制作我軍第一面軍旗。
為使旗幟完美體現工農革命的內涵,大家冥思苦想,想了好幾套方案,但都不甚滿意。三人反復比較、推敲、修改、爭論,最后還是何長工有了新的想法,他在法國勤工儉學時,見過蘇聯(lián)紅軍軍旗的樣式,提出了模仿蘇聯(lián)紅軍軍旗的大概樣式。他設計了一面有鐮刀、斧頭和五角星圖案的紅旗,得到一致贊同。
不久,他們按設計方案制作出了一面軍旗,軍旗的底色為紅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星上的鐮刀、斧頭,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大眾緊密團結;靠旗幅一側的白布涵管上豎寫“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整個旗幟的含義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
軍旗圖樣經營級以上組織通過后,標志著中共領導的工農革命武裝從此有了自己的旗幟。軍旗樣式確定后,師部決定連夜趕制100面,何長工立即組織縫制。當時,裁縫出身的班長張令彬等人購買了布匹,縣總工會委員長徐光華請來了裁縫和會針線的婦女。群眾日夜緊張地趕制了100面軍旗,同時縫制了1000多塊紅領巾、紅袖章,以備起義時用。
經過大家共同努力,1927年9月9日,第一面工農革命軍軍旗在修水縣城冉冉升起,高高飄揚。
打響秋收起義第一槍
1927年9月9日,駐修水縣城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團官兵,全副武裝來到縣城紫花墩操場集合。接著,甘特吾率領配合軍事行動的200多人的農民自衛(wèi)隊押著8個五花大綁的土豪劣紳和反革命首惡分子來到操場。隨后,修水縣黨組織負責人樊策安率領農會、工會負責人以及數千群眾簇擁著縣農民協(xié)會、縣總工會的招牌,敲鑼打鼓進入了會場。
隊伍集合完畢之后,余灑度作了簡短的動員講話,莊嚴宣布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誓師起義。宣布起義的口號是:“紅色領帶系在頸,只顧死來不顧生!”
起義部隊行至修水縣西修口時,盧德銘從武漢返回。盧德銘向余灑度等師團領導人傳達了黨中央關于秋收起義的指示,并就任秋收起義總指揮。
9月10日,工農革命軍師部及一團與收編的邱國軒四團在修水渣津鎮(zhèn)匯合,并在渣津河橋頭召開千人參加的軍民誓師大會,向工農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秋收起義的目的。渣津誓師大會后,八個大土豪被就地正法。盧德銘帶領的第一、第四團由修水出發(fā),浩浩蕩蕩地向平江挺進。
10日深夜,安源工農武裝和礦警隊組成的第二團在安源宣布起義,向萍鄉(xiāng)方向前進。11日,毛澤東親自指揮駐扎在銅鼓的第三團向瀏陽進發(fā),震撼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全面爆發(fā)。
由于當時革命形勢處于低潮,敵強我弱,加上我軍缺乏作戰(zhàn)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當前衛(wèi)部隊一團二營與四團向長壽街出發(fā),準備攻打長壽街時,軍隊在距長壽7.5公里的金坪,與湖南軍閥何鍵部發(fā)生激戰(zhàn)。被收編的邱國軒四團趁機叛變,從左右兩側襲擊我部,致使二營遭受損失。
起義部隊受挫后,師部即率主力折回,經修水臺莊、三溪坳到銅鼓排埠接毛澤東指示到文家市會師,后上井岡山,跟隨毛澤東踏上了新的征程。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編輯:曾珂
關鍵詞:秋收起義在修水 秋收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