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zhàn)線 統一戰(zhàn)線
施榮懷:兩代人一份情
從一頓飯的窘境談起
“我們家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痹S是有太深刻的體會,一開口,施榮懷就緊貼主題娓娓道來。施榮懷的父親施子清是全國政協的老委員,也是香港知名企業(yè)家。施榮懷兄弟4人各自發(fā)展事業(yè),并都是全國或地方政協委員。但是,早年落地香港時,施家卻是一窮二白的?!吧鲜兰o50年代末,我父親從家鄉(xiāng)閩南到了香港,當時本準備借道香港去菲律賓投奔親戚,但各種原因,沒有去成菲律賓,就留在了香港,這一留,就是60年。”
“父親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師,后來又學中醫(yī),開過小藥房,也開過小工廠,但總體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家庭沒有脫離經濟困境。”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初的施榮懷清晰地記得,上小學4年級時,開學幾十塊錢學費,就難住了父母;還有一次,因為連續(xù)幾個月交不起房租,租住的房子被貼了封條,一家人只能流落在外,那一年,他讀初一。
貧困,是施榮懷少年時代對生活的深刻印象,而他印象更為深刻的是,正是因為改革開放,家庭經濟條件發(fā)生了改變。施榮懷說,大約從1978年開始,父親逐步到內地做生意?!白畛跻彩窃诿?,所謂的‘皮包公司’一詞,就是那個時代開始流行的——皮包里裝著企業(yè)的執(zhí)照、文件,沒有什么錢,也沒有實力,就這樣去內地談生意?!笔s懷說。
由于公司并沒有真正的員工,已經上高中的施榮懷,放假時總需要幫父親打零工。高一暑假,他陪父親去廣州出差時,遭遇了一頓飯的窘境,更是讓他刻骨銘心。
“那是1978年,我陪同父親去廣州拜訪客戶。原本,要請合作單位的兩個人用餐,到了現場,發(fā)現來了一整桌人?!笔s懷說,那個年代,國家窮,大家都窮,他們父子也窮。計劃吃飯的人數改變了,預備好的飯錢不夠了,那時還沒有信用卡、手機,怎么辦呢?“開餐后,父親悄悄跟我說,快出去找到電話局,給媽媽打電話,請她想辦法聯系她廣州的朋友,借100元錢以解燃眉之急。我跑出去,打電話、借來錢,總算沒有出洋相?!?/p>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推進,施家在內地的生意迅速好起來。“1978年,我們還因為一頓飯發(fā)愁,1982年,家里就有條件送我去美國留學了。但畢竟時間短,條件還不是特別好,那一年,我哥把唯一能留學的機會讓給了我?!?/p>
當年一心想當科學家的施榮懷,在美國攻讀化學專業(yè),1985年畢業(yè)時,考慮到家族企業(yè)還急需人手,我開始幫助父親打理生意?!澳菚r候公司也就五六個人,在寫字樓里租用二三十平方米的辦公場所?!?/p>
四十年的親歷
施家的第一桶金,是做紡織原料的進口貿易。“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很多物資需要進口。特別是價廉物美的化纖產品,是市場的搶手貨。我們從日本、韓國以及臺灣把化纖產品買進,再賣到內地來。后來,內地逐漸能生產化纖產品了,我們又開始賣紗線等原料,并設立工廠加工成品?!蹦切┠辏┘蚁群笤诔缑鲘u、無錫、湘潭、泉州等地開設工廠,生意紅紅火火,“享受著國家改革開放的紅利”。
跟隨國家快速發(fā)展的步伐,施榮懷還見證了這40年的變化。比如紡織產品,中國由最初的進口國,已經發(fā)展成為出口國。“與40年前一樣,我們做同樣產品的貿易,方向卻與當年是相反的——由當初進口變成了現在的出口?!?/p>
除了貿易上的變化,施榮懷笑談自己“跑”了幾十年內地,早已今非昔比。1985年來北京談生意,作為港商,他只能住華僑大廈、建國飯店等有限的幾家涉外酒店,那時候北京也不堵車,因為街道上根本沒多少輛車。更鮮有穿西裝的人。偶爾有內地的合作伙伴來酒店找他,談完事兒后,會借房間里的浴室洗個澡再走。如今,不僅北京,國內很多中小城市的發(fā)展也日新月異。當年從香港到廣州,各種轉輾,顛簸過幾個小時的國道,坐過一夜船,甚至還坐過飛機,而現在,高鐵開通后,48分鐘便抵達。別說這咫尺之地的珠三角了,笑稱“內地哪里都去”的施榮懷說,去年自己曾開車從江蘇南京出發(fā),沿著高速公路經過安徽亳州又到河南洛陽,穿越幾個省,當天便到達。返港時,因為天鴿臺風影響,航班大范圍取消或者延誤。施榮懷從洛陽乘坐高鐵,9個小時后順利抵達深圳,過關回到香港?!坝布钅芤娮C改變?!彼f。
“我記得小時候在香港,如果去國貨公司買東西,意味著去買價格低、質量差的產品。但現在,誰不用國貨呢?中國已經成為制造強國。”與此同時,作為中華廠商會會長的施榮懷也坦言,改革開放初期,港商北上,在珠三角地帶廣開工廠,發(fā)展制造業(yè),這些被稱為“廠佬”的港商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見證人和貢獻者?!昂芏嘞愀鄣母辉kA層,都是
這樣起步的?!?/p>
現在該總結未來該展望
國家翻天覆地的改變,在施榮懷眼里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拔覀冞@40年,路是走對了?!边@句話,發(fā)自他的內心,也是施家父子兩代人一直深信不疑的?!拔以谙愀弁辽灵L,親歷改革開放40年,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無比認同?!?/p>
在施榮懷眼里,改革開放帶給內地的變化,硬件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維一直在改變?!拔蚁雽ο愀勰贻p人說,要改變保守的想法,不然會被遠遠落下?!迸芰?0年內地的他,盡管比較了解各種發(fā)展變化,也常會感覺自己跟不上內地朋友思維的靈活和速度?!疤貏e是近10年,更是如此。很多工作走得很快,而且走得很穩(wěn)?!?/p>
施榮懷說,當年,相比于內地,香港比較優(yōu)越。有些人為了改變生活往外闖,享受了改革的紅利;還有一些人,安于現狀,并不愿意來內地,對改革開放或許沒有什么體會。
“可能越沒有趕上的,今天就越落后。所以,我認為,40年了,我們該好好總結,好好宣傳。一方面,這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我認為香港功不可沒;但換一個角度,國家給香港的也足夠多,香港應該緊跟國家改革開放的腳步,不能光吃老本。”施榮懷說,眼下,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的一個窗口,也是平臺,更是試驗田。香港應該好好發(fā)揮“一國兩制”的優(yōu)勢,繼續(xù)穩(wěn)固金融和專業(yè)服務中心的地位,乘勢發(fā)展。“在總結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展望,相信留給后代的下一個40年,會更加偉大?!?/p>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改革開放 發(fā)展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