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拍賣時刻拍賣時刻
保利春拍: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紋臥足杯1000.5萬元成交
備注
1. 日本京都下京古儀茶道藪內(nèi)流第十三代傳人心隠斎春倫“不群之齋”舊藏,“不群”為其銘,活動于江戶時代中期(18世紀);
2. 日本關東重要茶道家族舊藏
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紋臥足杯,形制精巧,胎體輕薄,直口弧壁,口沿微微內(nèi)斂,曲線柔美,通體施釉清透明潤,釉色微微閃青。杯外底內(nèi)挖形成臥足,修足圓潤,足沿露胎處可見胎體潔白細膩。外底青花雙方框內(nèi)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識,字體雋秀。外壁繪折枝梔子花六朵,內(nèi)底青花雙圈內(nèi)繪團花牡丹一朵,俱以青花勾勒輪廓,再加以平填,筆觸精妙,青花發(fā)色柔和,典雅麗質(zhì)。該杯造型口坦而淺,有所謂“甕肚釜底線足”之稱,與明高濂《遵生八箋》所記“光瑩如玉”、“質(zhì)細料厚,式美足用”的宣德御窯“細白茶盞”特征一致,故可確認為茶盞。其胎稍厚,端拿不燙手,口坦而淺,便于散熱。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各藏相同一例,可作參考,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亦有相同的出土殘器收藏。私人收藏見臺北樂山堂藏有一例,售于蘇富比香港2017年春拍第3102號,成交價達港幣3385萬。
成化御窯多用國產(chǎn)“平等青”料,大異于永宣青花之濃重青翠,厚堆鐵斑,而是細煉精純,成色均勻如一,細膩柔和,以創(chuàng)清麗淡雅特質(zhì),呈現(xiàn)出清麗淡雅、爛漫天真的青花面貌,以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
從古人品茶所用茶杯顏色來看,宋代尚黑,明白尚白,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提到的宣德白瓷有如此記述:“宣廟有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zhì)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該杯釉色潔白溫潤,造型口坦而淺,有所謂“甕肚釜底線足”之稱,與明高濂《遵生八箋》所記“光瑩如玉”、“質(zhì)細料厚,式美足用”的宣德御窯“細白茶盞”特征一致,故可確認為茶盞。其胎稍厚,端拿不燙手,口坦而淺,便于散熱。相同器形亦見有斗彩器,為同形異彩之佳作。
杯外底青花雙方框內(nèi)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識,中鋒運筆,起落筆處無虛尖。這一款識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變,特征鮮明,本品款識與臺北故宮典藏“明成化 斗彩雞缸杯”(臺北故宮編號藏一六四19之1、2)款識比較可見高度相似,極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孫瀛洲先生在談到成化官窯款時說:“成化官窯器的款識多用藏鋒筆法,故少有纖細的筆鋒;而且筆道粗、字體肥,柔中含有剛勁,格外顯得圓拙有力極有含蓄?!?并把鑒定要點編成六句歌謠:“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秩素捌轿㈩^,制字衣橫少越到。明字日尖年肥胖,成字三點頭肩腰?!逼渥煮w稚嫩,略顯樸拙,不太可能出自書法名家之手,劉新園先生推斷“極可能出自少年成化皇帝之手”,并且對比成化皇帝本人的傳世書畫作品、宮廷畫風狀況及相關史料可以確信,成化帝對成化御窯瓷器的研制、設計、燒造自始至終都親自敢于,并且充滿了比他的祖輩們更加濃厚的興趣。
成化瓷器之所以成就斐然、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與當時不計工本的的投入密切相關。無論在彩料提煉、燒制工藝,還是在驗收標準,成化御窯皆冠絕有明一代。鑒于瓷器生產(chǎn)的特殊性,明代窯廠產(chǎn)品殘次率一直居高不下,御窯廠殘次率更是高的驚人,明人王世懋(萬歷十六年前)稱當時窯廠所產(chǎn)能供御用之完好品“大率十不能一二”,由此大抵可知成化時期御窯成品率之低,對此也可由如今景德鎮(zhèn)成化地層窯址出土得到印證。研究窯址出土殘片可知,成化御窯成品稍有一點瑕疵,如色彩不佳、呈色不好即告落選,為防止流入民間,均被打碎掩埋,由此也可見傳世成化器物均是當時質(zhì)量最為上佳的選中之選。
編輯:楊嵐
關鍵詞:成化 青花 折枝 臥足 御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