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朋友圈總動員為孩子“澆水”,究竟是誰在綁架教育
據錢江晚報報道,前晚,一條名為“一起灌溉平安樹,贏萬元話費”的鏈接,刷爆了很多杭州人的朋友圈,轉發(fā)的網友都在拜托朋友幫忙“澆水”。以至于有不少人吐槽手酸,因為一整晚都在幫朋友“澆水”。收到這項作業(yè)的是西湖區(qū)的小學生,有個別學校沒有布置,有些學校讓家長選做,遺憾的是,有些學校要求人人參與。
習慣了朋友圈“集贊”“砍價”之類的求助后,還以為“澆水”也是同樣性質的事情,真沒想到這竟然是要幫孩子完成一項名為“澆灌平安樹”的秋假作業(yè)。家長們一邊刷屏澆水,一邊大倒苦水,搞不明白“這樣的假期作業(yè)有什么意義?”通常情況下,為難學生的“奇葩作業(yè)”大抵限于“全家總動員”,鮮有“朋友圈總動員”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份溢出家庭范圍的“奇葩作業(yè)”,已經不再只是“奇葩作業(yè)”了,而是對教育的綁架。
這款意在提升安全和環(huán)保教育的網絡H5游戲,其初衷當然沒問題,“寓教于樂”的游戲形式,也值得肯定。但問題是,要求小學生和家長通過手機“澆水”,適宜嗎?一邊倡導遠離電子產品,一邊要求刷屏,孩子們究竟如何是好?
家庭作業(yè)成家長作業(yè),是一個為公眾詬病已久的話題,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予以禁止。就在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f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家庭要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學校要科學布置作業(yè),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不得使學生作業(yè)演變?yōu)榧议L作業(yè)。教學和布置作業(yè)不依賴電子產品。
既然有了明文規(guī)定,為何還公然要求小學生“澆灌平安樹”呢?而且,不僅要給小樹澆水,還要關注公眾號,這還是小學生作業(yè)嗎?家長們群情激奮,迫于各方壓力布置這項作業(yè)的老師們也表示無奈,畢竟這樣的事早已習以為常了?!芭笥讶倓訂T”為孩子“澆水”,固然只是小事一樁,但其所折射的動輒“從娃娃抓起”的思維,卻值得深思。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實驗小學校長方青,曾委托中國教育報在報紙和微信公眾平臺開展了一項“為學校和老師減減負”的調查,引發(fā)了很多教師的感慨。調查結果顯示,有21%的教師表示自己學校去年一年收到了超過100份的上級部門文件,21%的教師表示自己學校收到了50至100份的上級部門文件。動輒上百份文件,大多數不是教育本身的事情,往往都是交通、消防、環(huán)保、治安等部門與教育部門聯合下的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很多部門都希望借助學校的陣地,實現“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
孩子是父母的命根。抓住了孩子,固然點中了家長的“七寸”,但問題是,這種動輒綁架教育的做法,會產生嚴重的后遺癥。不僅孩子和家長們不堪其擾,很多校長教師同樣深受困擾。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秦淮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潘春雷調研發(fā)現,一些教師用于課堂教學的時間不足總工作時間的四分之一,更多的用于應付各種檢查等教學之外的繁瑣事務。教師天天忙于雜事,教育教學反而成了副業(yè)。
站在部門角度審視,或許覺得自己只是偶爾“騷擾”一下學校而已。但是,學校面對的卻不只是一個部門,哪怕是每個部門都只給學校下一個文件,學校就難以招架了。有些事情固然應該要求學校配合,但一些為了秀業(yè)績或夾雜其它色彩的活動,卻往往華而不實,甚至重復進行,嚴重違背了教育的本意與使命,理應取消。否則,當這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情成了學校難以承擔的額外負擔,不僅會嚴重打亂教學計劃,還會逼良為娼,迫使學校和教師撒謊、作假甚至崩潰,與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馳。
教育無小事,勿以惡小而為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學校 澆水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