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臺北故宮展“國寶再現(xiàn)” 件件都是書畫史赫赫名跡
籌備已久的“國寶再現(xiàn)—書畫菁華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qū)第一展覽區(qū)210室開幕。記者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從王羲之到蘇軾、米芾,再到宋高宗、鮮于樞,可看二王帖學(xué)的傳承脈絡(luò);從蕭照到夏珪、武元直,再到趙孟頫,始知山水畫的變法途徑;從花鳥微言到歷史故事,再到帝后坐像,方解粉飾與教化之言。總之,這些展品可謂件件為美術(shù)史的經(jīng)典之作。展覽持續(xù)至12月25日。
臺北故宮方面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依其藝術(shù)性的高下,被劃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向公眾推介古物分級制度的宗旨與成果,繼去年“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獲得極大反響之后,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再度推出“國寶再現(xiàn)─書畫菁華特展”,即于北部院區(qū)二一〇陳列室展出二十六件國寶級精品,展覽年代自東晉橫跨唐宋而至元代,展品兼具重要的歷史、文化及藝術(shù)的價值,各時期的名家之作件件是中國美術(shù)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
宋 蘇軾《 寶月帖》、《喫茶帖》 尺牘
展覽將持續(xù)至12月25日。其中,限展品將分前后兩期展出,10月4日至11月14日為第一期,第一期展出6件限展菁華,包括晉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閻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卷、宋蕭照《畫山腰樓觀》軸、宋夏珪《溪山清遠(yuǎn)》卷、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軸、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卷等。
晉 王羲之《平安帖》
第二期展覽則從11月15日起至12月25日止。其中,有7件限展國寶,分別為唐玄宗《書鶺鴒頌》卷、唐徐浩《書朱巨川告身》卷、宋易元吉《猴貓圖》卷、宋錢選《桃枝松鼠》卷、《宋人翠竹翎毛》軸、宋人《折檻圖》軸、金武元直《赤壁圖》卷等。
宋人《翠竹翎毛》軸
從王羲之法帖到皇帝御筆,再到文人尺牘
書法部分將展出晉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玄宗的《鶺鴒頌卷》,唐徐浩所書的《朱巨川告身卷》,宋高宗趙構(gòu)御筆《賜岳飛手敕卷》,蘇軾書尺牘冊頁,宋米芾《致希聲吾英友尺牘并七言詩》冊頁等。
展覽現(xiàn)場
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為尺牘,被裝裱在一個手卷之中, 前隔水有宋徽宗題款“晉王羲之奉橘帖”。但此三帖并非王羲之真跡,為雙鉤摹本。米芾《書史》中記載“又有唐摹右軍帖,雙鉤,蠟紙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顆,霜末降,未可我得’。韋應(yīng)物詩云:‘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蓋用此事。開皇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參軍學(xué)士諸葛穎、咨議參軍開府學(xué)士柳顧言、釋智果跋其尾?!?/p>
晉 王羲之《何如帖》
晉 王羲之《奉橘帖》
手卷的第一則為《平安帖》,這是一件行書兼草書的作品。 第二則《何如帖》和第三則《奉橘帖》都是用行書書寫。 三帖中,《平安帖》的運筆提按頓挫變化較多,一些牽絲引帶的草書筆法,十分靈巧;《奉橘帖》的字形大小偃仰,也很富變化;相形之下,《何如帖》就比較端整。
王羲之、王獻(xiàn)之父子的書法作品被后世奉為帖學(xué)正宗,對后世影響巨大。無論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還是文人士大夫、僧侶隱士,無不對二王法帖精研細(xì)讀,奉為規(guī)范。
唐玄宗《鶺鴒頌》
展覽中,一直被視為唐玄宗李隆基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鶺鴒頌》。文中描寫了當(dāng)時宮廷里的情景。某年九月,一千余只鶺鴒飛到宮廷庭院游玩,過了十天這些鶺鴒仍不離去,最后終于親近得連在旁邊拍手它們也不會飛走,于是玄宗邀請了五位臣子在這金秋季節(jié)共同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后面又有蔡京、蔡卞、王文治等人的題跋,還有眾多重要的收藏印。宋人趙明誠《金石錄》中記載:“唐鶺鴒頌,明皇撰并書?!?/p>
一切都看似流傳有序,然而對于這墨跡本變的年代、墨跡真?zhèn)味加匈|(zhì)疑。無論是堅持認(rèn)為《鶺鴒頌》是真跡,還是認(rèn)為是雙鉤摹寫或偽作,大家都認(rèn)為該卷書作承襲了王羲之的書風(fēng),同時又有盛唐的豐腴之美,具有唐玄宗時期的書風(fēng)特點。
徐邦達(dá)認(rèn)為《鹡鸰頌》完成時間不會晚于開元二十年,是玄宗四十二歲之前的作品。江兆申在《唐玄宗書鹡鸰頌完成年歲考》一文則提出完成時間應(yīng)為“開元七年”,這個說法有相當(dāng)廣泛且持續(xù)的影響,臺北故宮的林柏亭、黃偉中、譚怡令等人也沿用“開元七年”之說。
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何傳馨和方展里等人提出“開元五年”之說。
唐玄宗《鶺鴒頌》局部
臺北故宮的侯怡利提出“開元九年”一說,并對拖尾上的跋文本身的真?zhèn)翁岢鲆蓡?,認(rèn)為蔡京、蔡卞二人跋文書寫質(zhì)量稍差,并且有較多筆誤,因此并非真跡而是有根據(jù)的臨寫本,本卷是在宣和年間由冊頁改成手卷的。
徐邦達(dá)先生認(rèn)為是墨跡本正文是雙鉤廓填,江兆申先生對此存疑。而侯怡利先生經(jīng)過目鑒,又借助高清數(shù)字設(shè)備看后,認(rèn)為不是雙鉤廓填,而是寫本。啟功先生則認(rèn)為《鶺鴒頌》墨跡本為翰林院內(nèi)學(xué)御書體的專職官員代書,書后由皇帝敕字。即前面的正文是代筆,后面的“勑”字才是唐玄宗真跡。
宋高宗趙構(gòu) 御筆《賜岳飛手敕卷》
唐玄宗李隆基宗法王羲之,宋高宗趙構(gòu)亦追師《蘭亭》。趙構(gòu)在政治上雖不及明君圣主,然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入神韻,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壇,后人多效法其書跡。
宋高宗趙構(gòu) 御筆名款
宋高宗趙構(gòu)御筆《賜岳飛手敕卷》存世有兩件,均后署“付岳飛”3字,上鈐“御前之寶”,下有高宗御押二印。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這本,據(jù)內(nèi)容推斷,約書于紹興七年(1137年)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之間,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此幅寫付岳飛(1103-1142)。據(jù)“淮西軍叛”語,應(yīng)書于1137年秋,旨在宣慰并論邊防事宜。通篇書體在真行之間,字體時大時小,字距寬裕,行氣嚴(yán)整。觀“盛”、“寒”、“良”、“帶”、“管”、“至”、“體”等字,隱見《蘭亭》、《集字圣教》筆意。然字形寬,布白勻,多有側(cè)鋒、圓轉(zhuǎn)、飽滿的線條,或受智永(6-7世紀(jì))影響,展現(xiàn)出臨古功深的書學(xué)造詣。
宋高宗趙構(gòu) 御筆《賜岳飛手敕卷》局部
另外一本為臺北蘭千山館藏本,元時有趙孟頫鈐印,明為項元汴收藏,鈐“墨林秘玩”、“項元汴印”等,清初時為江昱收藏,鈐“江氏凌寒竹軒珍藏印”。后入清宮,《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民國期間為臺灣林熊光所藏,鈐“林熊光印”、“朗盦”。根據(jù)朱家溍《故宮退食錄》中所考證,此卷應(yīng)寫于紹興十一年(1141年)三月十九日。
宋高宗趙構(gòu) 御筆《賜岳飛手敕卷》
在書法圈里,名人尺牘近年來越來越熱。大都因為其形式不加修飾、不做作,為其真情實感的流露所打動。前面提到的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為尺牘,此次展覽中米芾、蘇軾的書法作品也是尺牘作品。其中,米芾《致希聲吾英友尺牘并七言詩》共九行,六十一個字,所書內(nèi)容為:芾非才當(dāng)劇,咫尺音敬缺然,比想慶侍,為道增勝,小詩因以奉寄。希聲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陰繁,壺領(lǐng)華胥屢往還。雅興欲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閑。
宋 米芾《致希聲吾英友尺牘并七言詩》
書信的開頭提到:“非才當(dāng)劇”(我不是人才卻擔(dān)當(dāng)大任)這句話,透露出米芾第一次出任地方行政首長,戒慎恐懼的心情。然而,在詩中米芾也回憶起數(shù)年前與朋友相聚,共游山川、玩賞文物,或是雅集盛筵的歡樂情景。這種閑適自得的心情,與即將接踵而至的繁忙政事,形成強烈的對比。
展覽現(xiàn)場
從溪山清遠(yuǎn)到鵲華秋色的山水畫之變
繪畫部分,則涵蓋了南宋至元代山水、花鳥、人物畫的經(jīng)典作品,其中。山水畫中包括南宋蕭照《山腰樓觀圖》、夏珪《溪山清遠(yuǎn)卷》,金代武元直《赤壁圖》,元代趙孟頫《鵲華秋色》等。
南宋 夏珪 《溪山清遠(yuǎn)卷》局部
夏珪的《溪山清遠(yuǎn)卷》可以說是代表了整個南宋山水畫,“水墨氤氳、構(gòu)圖空靈”既展現(xiàn)了南宋的山水畫特點與審美趣味,又映證了“夏半邊”的經(jīng)典圖式。而這種一角山水的形成,除了自然環(huán)境、政治因素的影響之外,離不開畫家的一脈相承。這中間至關(guān)重要的人物就是李唐,而蕭照就是李唐的學(xué)生。李霖燦先生認(rèn)為,蕭照的《山腰樓觀圖軸》軸看似不起眼,但是它繼承了李唐《萬壑松風(fēng)圖》的筆法,更重要的是這幅畫在章法上有了新的改變。即畫面的主體由北宋以來中央式的全景構(gòu)圖中慢慢偏移到畫面左邊邊沿,搖身一變成為了開啟南宋“邊角式”的代表。
元代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而元代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則是推倒南宋山水畫程式,主張“作畫貴有古意”,構(gòu)建晉唐氣韻的產(chǎn)物。明代大畫家董其昌評價此圖說:“吳興此圖,右、北苑二家畫法。有底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故曰師法舍短,亦如書家,以肖似古人不能變體為書奴也?!?/p>
《鵲華秋色圖》上董其昌的題跋
此畫是元代畫家趙孟頫于元貞元年(1295年)回到故鄉(xiāng)浙江時為好友周密所作,描繪的是濟南東北華不注山和鵲山一帶秋景,畫境清曠恬淡,恬靜悠閑然。
有意思的是,此卷又和乾隆皇帝有著“歡喜冤家”般的故事。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巡狩濟南,閑暇里登上城門遠(yuǎn)眺,覺得這一帶景色似曾相識,突然回想起這是《鵲華秋色圖》中的景色,心中大喜。他連忙急命飛騎去京城禁中取來,對著鵲、華二山展卷對觀,一番贊嘆不絕之后,發(fā)現(xiàn)所畫之景與現(xiàn)實中不相符,于是將此卷深藏內(nèi)府,不復(fù)觀。然而當(dāng)他再次巡幸濟南時,又一次想起了宮中的《鵲華秋色圖》。面對美景,念及名畫,他早已把上次的事忘得一干二凈,于是下旨又一次派人回宮取畫,且又在畫上題寫了“深情”的一跋。
金代 武元直《赤壁圖》
花貍松鼠,花鳥微言
花鳥畫中,則展示了宋易元吉《猴貓圖卷》、宋人《翠竹翎毛》、宋人《富貴花貍》、元代錢選《桃枝松鼠》等。宋代花鳥畫的主流面貌是寫實的,因為在宋代畫院花鳥畫家無不寫生。除了寫實,畫院花鳥畫為了起到“富麗堂皇”的裝飾效果,畫面色彩多濃艷,從《翠竹翎毛》、《富貴花貍》中就可看出。而元代錢選一改花鳥畫的濃艷富貴,轉(zhuǎn)而吸收水墨花卉的技法,畫面淡雅古拙,《桃枝松鼠》就是其藝術(shù)特色的一例。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宋人 《富貴花貍》
元 錢選《桃枝松鼠》
從歷史故事到帝后肖像
人物畫方面,有歷史神話故事,如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軸》、宋馬麟《三官出巡圖》、宋人《卻坐圖》、宋人《折檻圖》等;還有宋代帝后像,如《宋太祖坐像》、《宋仁宗后坐像》、《宋寧宗后坐像》等?!稓v代名畫記》開篇即說“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這些人物畫大都是渲染政治教化的色彩。
宋 陳居中《文姬歸漢圖》軸
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描繪了漢末女詩人蔡文姬在兵亂中流落匈奴,后為曹操贖回的故事。圖中土岡沙丘,疏枝衰草,漢使列隊迎候,左賢王即席餞別,二子牽衣不舍,人物神情細(xì)致生動,儀態(tài)肅穆莊嚴(yán)。衣紋用鐵線描, 嚴(yán)謹(jǐn)精工, 風(fēng)格古樸。
宋人《折檻圖》
《折檻圖》描繪的是朱云折檻的故事。西漢成帝時,宰相張禹恃寵而驕,朝中大臣多因張禹曾為皇上的老師,而不敢加以糾舉彈劾。一日,槐里令朱云上書求見,當(dāng)著公卿大臣面前,請賜上方斬馬劍斬佞臣,皇上怒斥朱云以下犯上,竟然當(dāng)廷污辱其師,于是下令要將朱云處死。朱云攀著殿檻抵抗,以至檻折。此時左將軍辛慶忌,卸下冠帽印綬,叩頭力保,朱云才得以免其罪。事后當(dāng)要修繕殿檻時,成帝卻要保留原狀,藉以表彰忠臣,并作為日后的警誡。
宋人《卻坐圖》
宋人《卻坐圖》也是類似的故事,講的是袁盎勸諫漢文帝帝寵妃慎夫人要尊卑有序的故事。畫中人物的描繪精微備至,人物面部神態(tài)畢現(xiàn)。
《宋仁宗后坐像》則與其他帝后像不同,畫中除了有仁宗皇后,還有兩位宮女分立兩旁。
《宋仁宗后坐像》
曹皇后頭戴九龍紋釵冠,面貼珠鈿,翟衣綬帶用環(huán)佩。人物神態(tài)莊重肅穆,服飾華美而光鮮?!端问贰酚涊d仁宗皇帝有兩個皇后:郭皇后和曹皇后。而郭皇后被廢,而曹皇后又是北宋又名的賢后,曾輔佐宋英宗、神宗皇帝,因而此幅所繪應(yīng)為曹皇后畫像。
《宋寧宗后坐像》
另外,展覽中還可以看到美術(shù)史上赫赫有名的“楊妹子”畫像,即宋寧宗后坐像,這位書法極似宋寧宗的楊皇后,為后人留下了不少墨寶遺跡。
部分展品
唐 徐浩《朱巨川告身》(局部)
宋人《松泉盤石》
宋 范寬 《秋林飛瀑圖》
元 鮮于樞 《書透光古鏡歌》冊頁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臺北 宋人 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