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徐霞客游線標志地尋找與論證行動專題>意義發(fā)現
旅游,也是學習的過程
戴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我們今年紀念徐霞客的目的是什么?固然有保護文化遺產、推動徐霞客游線申遺等一系列的目標,但我認為最根本的目的是讓徐霞客精神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我很高興地看到,今年國慶7天長假,我國僅國內游就有7.26億人次,旅游收入5990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8%以上。事實上,2017年的數據已經表明,我國每年人均出游率已經達到3.7次,今年我們預計會突破4次。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像徐霞客一樣走出自己的家門,在遠方的路上去體悟祖國的山山水水,盡享異地的生活方式,像徐霞客一樣有權利、有能力出去旅游。
現在,更多人出去旅游不再滿足于欣賞美景,更要享受生活;不再滿足于到各景點打卡,更要了解當地的自然歷史和文化風情。統(tǒng)計顯示,90%的游客參與過當地各項文化普及活動,40%的游客會參觀當地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類、人文類的景區(qū)。
旅游,正在潛移默化提升人們的各方面素質。因此我們也不再局限于旅游所帶來的經濟功能,開始更多關注它所帶來的文化效應。
旅游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發(fā)展,如何把先進文化拿出來與老百姓分享成為新時期文化旅游發(fā)展的關鍵問題。
我認為,研究徐霞客的精神,還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通過徐霞客精神的傳承,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旅游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希望更多的游客可以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通過不同生活方式的體驗、多民族間的對話交流來提升自己的素質,每個個體素質提升了,我們國家就會變得更富強,最終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二是在當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大背景下,統(tǒng)籌文化建設和旅游發(fā)展的關系。這需要數據的支撐,也需要信息技術的指導,將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方法和現代大數據的技術融合應用到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和旅游業(yè)中。我國博物館有4000多所,2017年統(tǒng)計進館人數是9.72億次,按照一個館5000平方米計算,平均10平方米一天接待一個人。國家花了這么多的財力、精力建館,如果不能讓老百姓享受到這些公共服務設施,這些博物館就沒有發(fā)揮出最大效能。希望通過如挖掘徐霞客精神等活動,讓文化旅游真正為民所用,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文章系作者在2018年首屆中國徐霞客文化旅游大會上的講話,根據速記整理)
編輯:郭娜
關鍵詞:旅游,也是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