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簾子隔熱冰塊降溫 古人的三伏天可能很滋潤
“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12日正式入伏,這一句話說透了令人談熱色變的三伏天,它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待在空調(diào)房吃著冰西瓜,是許多人度過“伏天”的理想狀態(tài)。
在沒有空調(diào)沒有電扇的古代,三伏天會不會更難熬?其實,這有可能“想多了”:古人會使用竹簾隔熱、在屋內(nèi)放置冰塊等等,他們的三伏天,也許比現(xiàn)代人還滋潤。
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三伏天,出現(xiàn)在小暑之后,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潮濕、悶熱的日子。在古人的理論中,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資料圖:北京進入伏天,高溫天氣下,市民撐遮陽傘抵擋烈日暴曬。 中新網(wǎng)記者 李卿 攝
“三伏天”里之所以有個“伏”字,就是要提醒人們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同時意味著,在陽氣極高的時,也有陰冷的因素潛伏其中?!叭臁卑崔r(nóng)歷計算,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有趣的是,“入伏”的時間并不固定。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的4字口訣來計算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為啥三伏天還會出現(xiàn)“加長版”?一般來說,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庚日出現(xiàn)的早晚會影響中伏的長短。整個“三伏天”的日期也就會有相應的變化。
“冬病夏治”的三伏貼
一到三伏天,往往能看到各種關于“三伏貼”的消息,這又是啥?
一般說來,三伏貼是一種膏藥。有一種說法是,要在夏天農(nóng)歷的頭伏日期把它貼上,據(jù)說可以預防冬天發(fā)作的某些疾病。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就可以揭下來。
資料圖:云南省中醫(yī)院的醫(yī)生制作“三伏貼”。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三伏貼比較普遍,拿幾味主要中藥配制而成,貼在不同穴位,起到一個補陽氣、通氣血的作用。”民俗專家高巍解釋。
他認為,這種“冬病夏治”有一定道理,夏天陽氣足,此時借機排出體內(nèi)不好的東西,抵抗力強了,就能抵御秋冬天氣變化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
貼三伏貼之外,在氣溫極高的三伏天,人們也要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在保持室內(nèi)通風的同時 ,需要及時補充水分,清淡飲食,多吃點兒苦味食物,保證身體健康。
古人的三伏天可能很滋潤
如何度過三伏天,現(xiàn)代人自然不用發(fā)愁:有空調(diào)有電扇,還有各種花式冷飲。但古人呢?他們的三伏天會不會很難熬?在高巍看來,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資料圖:護國寺街的四合院。王文波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
“農(nóng)村正處在大忙時節(jié),確實比較辛苦?!备呶≌f,過去生活節(jié)奏慢,許多人時間上也比較自由,一般都可以做到避開高溫時間外出。在城市里,納涼的方法就更多了。
首先就是因地制宜建造房屋。以北京而言,一般的四合院里,房子大多都是“人字頂”,下面再吊個頂棚,這就變成了一個“隔離帶”,熱氣有個過渡,不會直接進到屋子里。
過去的房子,多半講究“前出廊后出廈”,天熱時每到中午,先把廊子上的簾子放下來,再放下門上的簾子,雙層隔熱,屋里自然清爽,還不影響通風。
這還不算,差不多的人家都會在屋里放上兩個大銅盆,里頭擱上冰塊,冰塊上冰鎮(zhèn)著應季的瓜果梨桃,絲絲涼氣伴著水果的清香,十分愜意。
高巍說,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還有其他很多消暑的辦法,基本都能順應大自然的變化,納涼方式也很環(huán)保?!爱斎?,三伏天該出汗還是得出汗,那也是排出身體毒素的一種方法”。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三伏天 古人 冰塊 簾子 隔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