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凱瑟琳·德納芙:從《瑟堡的雨傘》出發(fā)去擁抱一個時代
作者:陳熙涵
日前傳出法國女演員凱瑟琳·德納芙在拍攝艾瑪紐爾·貝克特的新戲時出現(xiàn)中風(fēng)送醫(yī)院的消息。盡管經(jīng)理人聲明稱她是輕微中風(fēng),活動能力未受影響,只是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但這個消息還是透著時間的殘忍,青春的難留:它提醒我們,不知不覺間這位傳奇美人已76歲高齡了。
德納芙在《瑟堡的雨傘》中,對憂郁的日內(nèi)維耶一角時而耽于幻想、時而嚴(yán)肅認(rèn)真的演繹,將她推向了一線女星的行列。
13歲入行,縱橫影壇半個多世紀(jì),凱瑟琳·德納芙曾主演包括《瑟堡的雨傘》《白日美人》《巴黎最后一班地鐵》《八美圖》等法國影壇耳熟能詳之作,11次入圍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愷撒獎,兩度獲封影后殊榮,在柏林電影節(jié)及戛納電影節(jié)都獲頒終身成就獎。
她被譽(yù)為法蘭西電影之光,新浪潮旗手、導(dǎo)演弗朗索瓦·特呂弗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她:“我能用什么來比喻凱瑟琳呢?如果一定要用一件物品來形容她的話,一朵花或一束花都不恰當(dāng)……我把她比作一只花瓶,一只可以把所有的花插入其中的花瓶。”60多年來,盛產(chǎn)“女神”的法國影壇,不斷有新的法蘭西玫瑰出現(xiàn),伊莎貝爾·于佩爾、伊莎貝爾·阿佳妮、蘇菲·瑪索、奧黛麗·塔圖、瑪利亞·歌蒂昂……但凱瑟琳·德納芙只有一個。毫不夸張地說,她是法國新浪潮以來,唯一一位親歷整個歐洲電影史且尚在人世的女演員。
成就她的是雅克·德米,還是生活加在她身上的苦痛?
1943年10月22日,凱瑟琳·德納芙生在巴黎一個演藝世家。最初,她叫凱瑟琳·法比安娜·朵列。與活潑外向、喜歡電影戲劇的姐姐不同,凱瑟琳打小個性安靜,在遇見導(dǎo)演雅克·德米(新浪潮教母瓦爾達(dá)的丈夫)之前,對電影這件事毫無憧憬。在一個酒會上,凱瑟琳第一次見到了雅克。他告訴從未上過電影學(xué)校,也并未接受過任何專業(yè)課程的凱瑟琳,希望可以與她合作。他想在準(zhǔn)備中的新片中嘗試一種非常大膽的方式:將念白全用音符唱出來。這讓凱瑟琳覺得既新奇又興奮,她被告知必須在拍攝前將每段樂曲熟記于心,再在鏡頭前分秒不差地重現(xiàn)出來。每當(dāng)錄音室里的音樂響起,她都會被其深深打動,還沒開拍,她已愛上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 《瑟堡的雨傘》(又名《秋水伊人》)。
就這樣,20歲的德納芙走進(jìn)了《瑟堡的雨傘》,飾演那個不顧家里反對和加油站男孩熱戀的17歲少女日內(nèi)維耶。他們的愛純真、熾熱。她拉著蓋伊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說:“我愛你”,不顧一切地想跟他遠(yuǎn)走高飛??蓱?zhàn)爭無情地拆散了他們。男孩去了前線,偶爾的來信和照片,怎能慰藉日內(nèi)維耶日夜思念的心?在窘迫的生活中,她漸漸失去了等待的勇氣,最終嫁給了鉆石商人羅蘭。多年后,當(dāng)日內(nèi)維耶和蓋伊再次在大雪中相見,早已物是人非。盡管兩個人從未忘記這段感情,但曾經(jīng)純真的夢想再也找不回來了。
《瑟堡的雨傘》片場每天都在發(fā)生奇怪的事情。比如,半夜在大街上唱歌;沒錢買器材就搞些小發(fā)明來移動攝影機(jī);在現(xiàn)場放計時器,以確保每句歌詞的準(zhǔn)確性。所有這些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東西,打開了潘多拉寶盒,使凱瑟琳·德納芙第一次清晰地意識到,拍電影就是和一些不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場非同尋常的夢。由此,她堅定了一個想法:如果想要和世界有更深層次的交流,最好是拍一部電影。
而這一年,生活也在德納芙身上刻下重要的痕跡。她17歲時愛上了大她16歲的法國導(dǎo)演羅杰·瓦蒂姆。這一年,她為他生下一個兒子,隨即成了一個單身母親。雅克·德米被迫停下整個劇組等了她好幾個月才把《瑟堡的雨傘》拍完。生活加在德納芙身上的苦痛,轉(zhuǎn)變成了角色細(xì)膩的內(nèi)心世界。在《瑟堡的雨傘》里,凱瑟琳的表演呈現(xiàn)出質(zhì)的突破。人們在她飾演的日內(nèi)維耶眼中,看得到有些純真的東西,一點點破碎、消失……
這是影片留在影史最美的鏡頭之一,在一個俯拍鏡頭下,打著五顏六色雨傘的路人,按對角線相向而行擦肩而過,來回穿插走動,仿佛樂譜上跳動的音符。影片的結(jié)尾,日內(nèi)維耶開車帶著女兒離開,男主角的老婆孩子也回來他的身邊。德納芙的面孔閃過一種無以名狀的冷漠,這樣的表演在之前的音樂片中幾乎從未見過。那年的戛納,導(dǎo)演雅克·德米為左岸派捧回了唯一的一座金棕櫚,而凱瑟琳·德納芙的名字開始被人銘記。彼時的她應(yīng)該不會想到,自己正出發(fā)前往去和整整一個時代擁抱:包括波蘭斯基、布努埃爾、梅爾維爾、奧利維拉等歐洲所有大牌導(dǎo)演正在前方等她。
《白日美人》讓德納芙展現(xiàn)了她作為演員的另一面。
不斷擴(kuò)大的電影版圖,幫她用藝術(shù)來對抗時間
如果說雅克·德米為德納芙指引了一條通往電影的大門,那么布努埃爾則把全世界的大門都為她推開。1967年對凱瑟琳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她出演了《白日美人》,還因此結(jié)識了時尚界的傳奇人物伊夫·圣·羅蘭。在布努埃爾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凱瑟琳已是他心中的女主角。她具有他所需要的一切品質(zhì):年輕貌美,孤傲冰冷,符合富裕階層人妻的氣質(zhì)。影片公映時備受好評,隨著時間的推移,“賽弗琳娜”這個角色也成為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征。
在特呂弗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當(dāng)初凱瑟琳與布努埃爾的合作并不順利。布努埃爾不愛說話,對表演不作任何要求,不讓演員看拍好的片段,這都讓年輕的凱瑟琳不知所措——她原本就不是個主動的人。這些使兩人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對角色的理解一直存在偏差。布努埃爾和制片人看過樣片后很失望,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樣子。然而,他用了三四天剪輯,結(jié)果卻出奇地好,那些他之前認(rèn)為不太適宜的表演都變得恰到好處。沒人能解釋到底是為什么,這件事成了電影圈的神秘謎團(tuán)之一。
毫無疑問,特呂弗和凱瑟琳·德納芙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給她帶來了第一個大獎的肯定,而她則是他當(dāng)仁不讓的繆斯女神。德納芙與特呂弗的首次合作是1969年的《騙婚記》,彼時的特呂弗已過了他的巔峰時期。影片帶有濃重的希區(qū)柯克式懸念套路,但實質(zhì)探討的是難以捉摸的愛情問題?,F(xiàn)在看來,電影并無特別之處,唯一可圈可點的,似乎只有德納芙的表演。
《最后一班地鐵》中冷靜溫柔又獨立能干的女性角色,為凱瑟琳贏得了第一座法國愷撒電影獎杯。
而《最后一班地鐵》中的那個角色,則是特呂弗專為德納芙量身定制的。凱瑟琳·德納芙在其中飾演的是一個性格復(fù)雜的女性?!霸谀莻€時代,女演員很難遇到這樣的角色,不止是情人或妻子,戰(zhàn)時劇團(tuán)的經(jīng)營者身份讓她性格中有種堅毅的東西。因為心中隱藏了許多事情,所以她的行為有時會看起來很古怪,是一種僵硬和激烈沖突下的融合”,凱瑟琳·德納芙曾這么描述這個角色。特呂弗希望她能通過這個角色,表現(xiàn)得不同于以往,不只是漂亮的金發(fā)女郎。
那段時間,真是甜蜜的時光。他們長時間在一起聊天,談電影、演員和劇本。特呂弗不愛出席人多的場合,而凱瑟琳則會去。回來,特呂弗就讓她給他講所見所聞。他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直到特呂弗去世,這兩人之間都保持著堅不可摧的友誼。德納芙曾不止一次表示過對特呂弗才華的欣賞,而特呂弗則不吝用極致的話語描述他的繆斯女神。“凱瑟琳·德納芙的確很美,以至于由她擔(dān)任女一號的電影即使沒有故事情節(jié)也會大受歡迎”,令特呂弗堅信不疑的是,觀眾只要看著凱瑟琳,就會感到幸福,“她的臉讓人相信,即使電影沒有情節(jié),她就是劇情本身”。
1972年,德納芙與法國老牌導(dǎo)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合作《大黎明》。影片是吳宇森《縱橫四?!返脑?,更是梅爾維爾的遺作。她送了這位親歷了二戰(zhàn)的法國老導(dǎo)演最后一程。接下來的1980年代,德納芙似乎沉寂了下來,新浪潮退去,法國電影陷入了衰退。1995年,就連將她帶到世人面前的雅克·德米也已離世,在其妻瓦爾達(dá)的紀(jì)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中,德納芙出現(xiàn)在鏡頭中。她對德米的感激在采訪中流露不盡,影片最后定格在墓碑上的生卒年月。2000年,在深受新浪潮影響的北歐導(dǎo)演拉斯·馮·提爾的《黑暗中的舞者》中,人到中年的德納芙飾演了一位好心的鄰居。曾經(jīng)的女神,化身美國小鎮(zhèn)的家庭主婦,歲月奪去了她青春的容顏,卻無法奪去她的美麗,那是一種非同一般的美,是時間淬煉以后留下的印記。德納芙的電影版圖在去年又?jǐn)U大了。在日本導(dǎo)演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中,她與另一位法國傳奇實力派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飾演一對關(guān)系復(fù)雜、又愛又恨的母女。這些導(dǎo)演都在凱瑟琳·德納芙的演藝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和她一同用鏡頭雕刻藝術(shù),用藝術(shù)來對抗時間。
生活在德納芙身上刻下重要的痕跡,但鏡頭留住了她永遠(yuǎn)的純真。
這就是愛嗎?原來它是這么令人痛苦
“你的臉是風(fēng)景。眼睛是綠色的小湖……溫柔時吐出珍珠,說謊時吐出蛤蟆。我閉上眼睛,但還是看到你?!痹凇厄_婚記》中,凱瑟琳·德納芙飾演的瑪西翁騙走了路易的全部錢財,他原諒了她,還為她賣了工廠、殺了人。在逃亡的路上,她下毒害他,他依舊對她一往情深。多少人在電影中,對這位女神一見傾心,而在現(xiàn)實世界里,凱瑟琳卻至今孑然一身。
17歲時和33歲的羅杰·瓦蒂姆的愛情影響了她的一生,也使她成了一個單親母親。然而與之而來的,凱瑟琳·德納芙也迎來了事業(yè)的巔峰。1965年,她又與英國攝影師大衛(wèi)·貝利開始了婚姻生活,可五年后的黯然分手,就此斬斷了她對婚姻的所有向往。不過,愛情始終令人無法抗拒。1971年,凱瑟琳在片場認(rèn)識了意大利首席男星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熱烈的愛讓她又一次變得盲目,她不顧他已婚的身份,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即使分手后,他們一直保持著好友的關(guān)系,直到馬塞洛1996年去世的那天,她和女兒一直守在病床前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凱瑟琳·德納芙曾征服過許多才華橫溢的男人,包括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特呂弗、伯特·雷諾茲,但她卻始終無法征服愛情。在《騙婚記》的結(jié)尾,冷酷如瑪西翁,也被熊熊燃燒的愛溫暖了心:“這就是愛嗎?原來它是這么令人痛苦?!笔堑?,它是痛苦,也是喜悅。
凱瑟琳·德納芙晚年長住在巴黎,和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莫里亞諾住得很近。一年中,她半年用來工作,半年用來享受生活。2005年,她出版了《凱瑟琳·德納芙的秘密日記》,記錄了她在片場的所見所想。她并不打算寫自傳,只希望通過這本日記留下對電影的只言片語。多年來,她對電影一直保有熱情。對她來說,看一部電影,或者親身去演繹一個故事,永遠(yuǎn)都是一種探索。
相關(guān)鏈接
瑟堡的雨傘(1964)
1964年,年輕的凱瑟琳·朵列(本名)初涉影壇已有八年,但尚未接演過讓自己為世人所知的角色。凱瑟琳等到了《瑟堡的雨傘》(該影片同年奪得金棕櫚獎),這是她與導(dǎo)演雅克·德米一系列合作的開端,雅克堅定了她從影的渴望。她對憂郁的日內(nèi)維耶一角時而耽于幻想、時而嚴(yán)肅認(rèn)真的演繹,將她推向了一線女星的行列。
白日美人(1967)
1967年,德納芙因在路易斯·布努埃爾導(dǎo)演的電影《白日美人》中接演了放浪形骸的中產(chǎn)階級女子賽弗琳娜·塞利茲一角而遭到批評。對身為醫(yī)生的丈夫感到失望,這位當(dāng)代的“艾瑪·包法利”在出賣肉體中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在這部影片中,凱瑟琳·德納芙展現(xiàn)了她作為演員的另一面,當(dāng)時她不到23歲。
最后一班地鐵(1980)
世人都看過或至少聽說過弗朗索瓦·特呂弗的著名作品《最后一班地鐵》,小小的蒙馬特劇院在德軍占領(lǐng)時期的故事。劇院經(jīng)理猶太人盧卡斯·斯坦納被迫離開法國,他的妻子、身為演員的瑪麗安(德納芙飾)不得不肩負(fù)起劇院管理人的事宜。在排練中,瑪麗安意外地與新雇傭的男演員伯納德·格朗杰擦出了愛的火花。憑借這個冷靜溫柔又獨立能干的女性角色,凱瑟琳再一次成為了法蘭西的電影偶像,同時為她贏得了第一座法國愷撒電影獎杯。
印度支那(1992)
時光對凱瑟琳·德納芙的電影生涯完全不構(gòu)成障礙,反而令她在法國影壇的地位與日俱增。在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她接連在一系列喜劇、悲劇、適應(yīng)普通觀眾口味的電影里出演角色,對角色總是精心挑選。1992年,她因雷吉斯·瓦格涅的恢宏歷史巨制《印度支那》中的角色而收獲評論界和大眾喝彩。這部電影使她在《最后一班地鐵》12年后,贏得了第二個愷撒獎,以及一項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提名。
八美圖(2001)
德納芙在弗朗索瓦·歐容的這部音樂類懸念電影中重歸音樂喜劇路線,扮演冷傲又惟利是圖的大資產(chǎn)者,她的丈夫被發(fā)現(xiàn)死于謀殺。片中,身著裘皮披肩的凱瑟琳·德納芙演唱了西爾維·瓦爾坦的一曲《你從來沒有》,技驚四座。(陳熙涵)
編輯:董雨吉
關(guān)鍵詞:德納芙 凱瑟琳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