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長篇小說《島》:離岸寫作的直面與孤絕
中新網(wǎng)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高凱)當代青年作家林森日前推出長篇小說新作《島》,該作品被此間評論家認為在離岸寫作中完成了可貴的對現(xiàn)實的直面。
林森曾著有長篇小說《關關雎鳩》《暖若春風》,中篇小說單行本《海里岸上》,小說集《小鎮(zhèn)》《海風今歲寒》《小鎮(zhèn)及其他》等。曾獲人民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華語青年作家獎等。
林森的新作《島》書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城市的發(fā)展,讓有著千年歷史的海邊漁村面臨搬遷,家人驚慌失措,而見慣風雨的“父親”,以其堅韌心志及創(chuàng)世雄心,帶領一家人度過危機;因為一場冤案,他失去自由、名聲、所有親人,他獨自上到一個孤島生活。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過,他與小島終于活成了一體……現(xiàn)代化進程與海洋文明的碰撞,城市發(fā)展中的變與常,構成小說并行的線索。
在該作品日前的分享會上,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認為,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序列里來看,林森的長篇小說《島》無疑是非常獨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題材的特異性、海島的孤決性使得作品呈現(xiàn)的空間很大?!秿u》講述了一個人逃到一座島上生活了很多年,有點像現(xiàn)代版的魯濱遜,作為歷史存在的真實人物,怎么寫出這個人的傳奇性、審美感和關于生存的一些微妙的東西,尤其這個人在島上生存了四十年的時間,這是很有難度的事情,林森寫出了《島》,《島》的出現(xiàn)也是中國當代海洋文學里面非常罕見的。
“這是一部新南方寫作的開拓之作,后面應該還會有更多的青年作家、詩人去寫作這樣一個向海洋深處拓展的作品。”文學評論家楊慶祥將《島》視作新南方寫作的開拓之作,關于新南方寫作這個新概念,楊慶祥認為,廣東、廣西、海南和東南亞,都應該納入到這個文學版圖里來,這樣的寫作才是與歐洲文學、與美國文學、與世界對話的寫作,這是青年作家未來的責任。
關于《島》的內容,楊慶祥認為,小說書寫的島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現(xiàn)實的島,一個是精神意義的島,精神意義的島更重要,“這是一個創(chuàng)世紀,這種創(chuàng)世紀是魯濱遜和西西弗的合體,是現(xiàn)實和精神的合體,是解構和建構的合體,實際上通過這樣一個在島上重建的生活,林森試圖重建一個中國人的多重生活空間,在這個意義上,《島》提供了一個類似于海明威《老人與?!返冉?jīng)典劇作所提供的文化啟示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p>
評論家季亞婭表示,小說里島嶼作為一種方法,以邊緣為中心的思考方式,這個寫作方法可以稱之為離岸寫作。因為《島》其實呈現(xiàn)出一種離島性,就是一種抽離,通過這種抽離感審視自己的生活和風土,產(chǎn)生出新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當我們講述島嶼的歷史的時候,有一個通向大歷史的港口。小說雖然講的是一個魯濱遜似的人物生存在這個島的故事,但敘述的背景和大歷史無時無刻不發(fā)生聯(lián)系,和時代的處境,以及后來拆遷,島又面臨再度開發(fā),填海造田,商業(yè)開發(fā),這個背后大歷史可以理解為孤島和大陸的一個對接的港口。因為即使是一個離岸的寫作,也必須有一座橋、一個港口可以渡到這片大陸,這個遙遠的構成對象的一個文學領域。”季亞婭說。
談起創(chuàng)作緣起,林森當日坦言,這個故事在心里醞釀了四五年,真正開始動筆寫,是在北京,在魯院學習的時候,好像到這邊才真正把一些問題想清楚,“當我走出海南島,以反觀的眼光看可能不一樣,因為一直在一個地方就像一個井底之蛙,看到的永遠是小小的洞口,當我們走出來會看到不一樣的天地,就像今天活動的主題‘孤島天地間’,我們或許都是從一個小的島嶼里面看到更廣闊的天地?!?/p>
關于小說的內容,林森表示,“我們是一個農(nóng)耕文明國家,對海洋的書寫其實比較少,即使有一些書寫,也是一種岸上觀的書寫,像站在岸邊看大海的樣子,很少有人真正站在水的中間或者是孤島上,環(huán)視四周全是海水的感覺,我想做這樣的嘗試?!秿u》里面有一些對孤獨感的處理,即一個人在一步一步被剝奪掉所有的生存資源,或者是身邊的很多東西慢慢丟掉以后,如何自足,怎么跟世界打交道,或者把自己立于一種創(chuàng)世之初的境地時,怎么面對這個事情,這是我想探索和表達的東西?!?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寫作 離岸 林森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