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大英博物館內(nèi)的中國文物
見習記者 李超然
大英博物館,這座人類文明的寶庫,自成立之初就是世界博物館界的翹楚?,F(xiàn)在,在大英博物館中,收藏了800萬件來自不同地區(qū),代表不同文化的珍貴文物。進入大英博物館,就像進入了一條人類歷史的長河,你可以通過館藏的文物追根溯源,一點一滴地了解文明的演變和時代的變遷。
最近,一套名為《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圖書問世,這套書的編撰歷時四年,動員了博物館100多位館員、400多名專家,選取了館藏文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00件文物,通過對文物的科學分析和解讀,向讀者展示了200萬年的人類文明史。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作為本書的作者,用專業(yè)的視角和優(yōu)美的文字,通過這些文物來講述歷史。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出現(xiàn)在書中的中國文物自然不在少數(shù)。事實上,在大英博物館中,總計收藏了2.3萬件來自中國的各種文物,其中有不少是通過捐贈或自然流通的方式收藏進館的,當然也有一些文物則是源于搶掠。
從如此之多的文物中選擇出幾件來展現(xiàn)人類文明的精華,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尼爾和他的同事就在這2.3萬件文物中挑選了幾件最能夠代表中國文明的文物,在書中展現(xiàn)給讀者。
唐代墓葬俑
出土自中國河南省
約公元七二八年
大英博物館北區(qū)的亞洲廳中擺放著兩尊中國陰間的判官雕像,前面擺放著一組十二只栩栩如生的陶俑,形象包括人、獸以及人面獸身。它們都來自唐朝名將劉廷荀之墓。
這些陶俑只用三種顏色:琥珀黃、綠和棕色,最前方是一對獸俑,它們是隊列中領頭的神獸,墓葬的守護者。之后是一對人形陶俑。再下一對是兩個嚴肅的官員,雙手畢恭畢敬地交疊。隊列中最后的人物形象是兩位馬夫,之后首先是兩匹高近一米的駿馬,最后是一對漂亮的雙峰駱駝。
《女史箴圖》
來自中國
公元五百年至公元八百年
館藏的這幅《女史箴圖》是一幅原始畫作的臨摹品,但是它完全把握住了原畫的神韻,甚至有人認為它就是原作。
《女史箴圖》曾為數(shù)位皇帝珍藏,每位帝王都在畫卷的空白處蓋上了自己的印章,因此我們也能準確地知道到底有誰欣賞過它。這帶來了一種欣賞歐洲油畫時永遠無法享受的樂趣:你感覺自己正與古人一同欣賞畫作。
中國西周康侯簋
發(fā)現(xiàn)于中國西部
約公元前一千一百年至公元前一千年
這件華麗的青銅器制作于約三千年前,這只簋直徑約二十七厘米,有兩個大把手,每個把手都是一頭長牙尖角、大方耳的猛獸,正在吞噬一只小鳥。這樣的作品,當時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夠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所花費的技術(shù)、時間與費用,使得它昂貴、地位崇高。
中國漢代漆杯
發(fā)現(xiàn)于朝鮮平壤附近
公元四年
這是一個橢圓形的淺碗,直徑約十七厘米,較長的兩邊各有一個鍍金把手,酒杯因此被命名為耳杯。它整體為木制,我們能從一些破損處看到里面的木胎。大部分碗體由紅棕色的漆層覆蓋,外壁鑲嵌黃金與青銅,并繪有數(shù)對相向而立的鳥,背景則是一些幾何圖案和螺旋紋飾。
在耳杯的底部有一圈共六十七個漢字,在歐洲,這里通常會是一句箴言或一條獻詞,但是這里寫的卻是負責生產(chǎn)的工匠的名字。
中國銅鐘
發(fā)現(xiàn)于中國陜西省
公元前五百年至公元前四百年
這口銅鐘外形碩大美觀,如啤酒桶大小,截面呈橢圓形。鐘身雕刻精美,通體環(huán)繞著帶狀花紋。圓形浮雕上刻有吞食大雁的龍頭,頂部盤踞著兩條華美的龍,組成懸掛銅鐘的把手。
銅鐘原本是成套的,主人可能是當時的諸侯,也可能是某個諸侯國的大臣,擁有一套銅鐘,并擁有一支能演奏它們的樂隊,這無疑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征。
大衛(wèi)對瓶
來自中國玉山縣
公元一三五一年
大衛(wèi)對瓶的名稱源自它的最后一任主人珀西瓦爾·大衛(wèi)爵士。他收藏的一千五百余件中國的瓷器藏品如今都陳列在大英博物館的一間特別展廳里。這對瓷瓶是大衛(wèi)從兩個不同的收藏家手里分別購得的。它們高度超過六十厘米,造型優(yōu)雅,上下窄,腹部圓。在潔白的胎質(zhì)與外層透明的釉色之間是用鈷顏料描畫出的青花圖案,圖案設計精美,筆法自信。瓶頸與瓶足飾以花、葉圖案,瓶身上則是一條飛舞的中國龍,龍身纖長覆鱗,胡須張揚,龍爪鋒利,還有祥云環(huán)繞。一望即知,這對奢華的瓷器是匠心獨具的藝術(shù)家的傾心之作。
編輯:付裕
關(guān)鍵詞:文物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