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他就是娃兒們的安全橋”
———山村老人27年義務護送孩子過河上學
羅光林撐竹筏送孩子們過河上學
在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可久鎮(zhèn)腹地,二夾河在這里蜿蜒流淌。星山村的孩子們要去上學,必須渡過河流抵達對岸,再步行六七里路才能到達紅旗小學。
11月初的二夾河,河水依舊奔騰不息。村民們告訴記者,水淺時,孩子們能從河中間的幾十個“跳蹬子(河水中間凸起的石塊)”上走過去。汛期水深時,只能依靠竹筏過河。無論哪種方式過河,對孩子們來說都有著不小的風險。
村里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孩子們由家里的老人照管,老人們又沒有那么多精力去每天接送。
幸運的是,有一位家住在河邊的老人,27年來風雨無阻,護送孩子們過河上學。老人叫羅光林。
27年的守候
在二夾河邊,記者看到,鄉(xiāng)親和孩子們平時過河的“跳蹬子”上表面濕滑,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河里,特別是在汛期,湍急的河水會淹沒這些“跳蹬子”,但附近星山村的娃娃們卻每天要到河對岸的紅旗小學上學。
幾十年來,幾代上學的孩子們都要從這些“跳蹬子”上走過。遠遠看去像是武俠小說里的“水上漂”,但只有走在水中的人才知道每一次都有多忐忑。“我們不是勇敢,我們只能這么過河。”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幸運的是,從27年前起,每天上學和放學的時候,都會有一個人守候在河邊,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年幼的孩子過河。這一守候,羅光林老人27年來從未間斷。
“每天堅持護送村里的娃娃們過河上學,究竟護送了多久,我自己也記不太清楚了。”羅光林說。
但是村民們記得很清楚。
“我敢肯定不會少于27年了。”學生家長李正朝說。67歲的李正朝已經(jīng)當爺爺了,從他的5個子女開始,就是每天由羅光林護送過河上學的?,F(xiàn)在他的兩個小孫子也到了上學年紀,依舊還是羅光林護送過河上學。“堅持了27年,他是娃兒們的好爺爺,他就是娃兒們的安全橋。”李正朝說。
“我送的第一批娃兒,好多出去讀了大學又結(jié)婚生子了。”羅光林笑著對記者說,“我經(jīng)常開玩笑,說我是送完老子又送小子。”27年來,他護送過的學生超過300名。如今老人已年近六旬,每天依然要幫村里的30多個娃娃過河上學。
今年14歲的周慶月曾多次被羅光林護著渡河上學,“羅爺爺一只手緊緊護著我,另一只手用竹竿探路,一點一點挪著過河”。被羅光林護著過河,周慶月心里很踏實,跟她有同樣感覺的還有村里30多個上學娃。
對羅光林來說,每次背著孩子過河都是一次心理考驗:“我心里不能慌,有時水會比較急,我走得很慢,過一趟要10多分鐘。”他說,這么多年來,孩子們沒有一次落水,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談及為什么要承擔起護送義務時,羅光林說年近6旬的自己至今沒結(jié)婚,也沒子女,“每當看到村里這些可愛的娃娃,我就覺著他們就是我的子孫”。
人漸老,心未了
每年汛期來臨,河水猛漲,“跳蹬子”就被淹沒到水下。這時候,孩子們上學,就完全依賴于羅光林撐竹筏送他們過河。
在湍急的河水中撐竹筏,充滿了危險。“但是沒有辦法。”羅光林說。
在使用竹筏前,老人還嘗試過其他的過河方式。
“最開始我花了120元錢買了一個挖掘機的大輪胎,打滿氣就當做過河工具。”羅光林說。
但使用輪胎過河,孩子們的雙腳不可避免要放到水里,且輪胎的方向并不好控制。后來羅光林果斷放棄了用輪胎渡河。
接著,他又選用農(nóng)村里收稻谷的大木桶充當過河工具。“我把家里的木桶搬到河邊,讓孩子坐在里面,再用竹竿劃過去,”羅光林說。但木桶的方向同樣不好控制,最后,他才選擇了制作竹筏,由自己當船夫送孩子們過河。
去年,在接送孩子的途中,羅光林不慎摔倒,腰背受傷,讓他成了四級殘疾,也落下了后遺癥。“現(xiàn)在,不管是背娃娃,還是撐竹筏,只要用力腰背就開始疼。”
隨著年歲漸老,羅光林漸感體力不支。盡管如此,羅光林仍咬牙堅持了下來。但在堅持的背后,他仍然擔心,當自己走不動的時候,娃娃們該怎么辦?
最好的解決方案當然是能夠建一座可以安全通行的便橋。但建造一座便橋最少也要十幾萬元,這遠遠超出羅光林以及鄉(xiāng)親們的承受范圍。
高縣又是貧困縣,縣鄉(xiāng)財政捉襟見肘。羅光林老人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愛心人士能幫他搭建起一座便橋,讓鄉(xiāng)親們和娃娃們能夠安全過河。
“村里有橋了……”
幸運的是,羅光林27年護送娃娃過河上學的義舉在網(wǎng)上傳播后,感動了很多人,數(shù)千愛心網(wǎng)友紛紛捐款。
短短半月時間,通過騰訊樂捐平臺已募集善款8萬元。但這距離為羅光林老人和孩子們建座橋所需資金尚有差距。
事情隨后有了轉(zhuǎn)機。江鈴汽車在看到羅光林老人的義舉后,馬上聯(lián)系中國扶貧基金會,表示愿意出資為愛心老人圓建橋心愿。
經(jīng)過中國扶貧基金會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調(diào)研,建造一座便橋所需資金在20萬元以上。
江鈴汽車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江鈴·溪橋工程專項基金出資12萬元,與愛心網(wǎng)友一起為愛心老人圓夢。高縣和可久鎮(zhèn)的政府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落實設計及施工單位,籌措配套資金,動員鄉(xiāng)親們投工投勞,保質(zhì)保量建設便民橋。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在離“跳蹬子”大概400米的地方,將建起一座步行橋,孩子們今后可以從這里從容地步行上學。更加可喜的是,當?shù)卣褯Q定在附近再建設一座公路橋,打通這里的公路交通。
在愛心捐贈暨便民橋開工儀式現(xiàn)場,中國扶貧基金會和江鈴汽車代表親手將愛心網(wǎng)友及江鈴汽車的善款共20萬元交到可久鎮(zhèn)政府代表手中。可久鎮(zhèn)鎮(zhèn)長表示,一定做好這座愛心橋的設計施工以及監(jiān)督管理。在村民的見證下,這座匯聚各方愛心的便民橋當場奠基開工,羅光林老人的心愿終于實現(xiàn)了。
與此同時,愛心企業(yè)的代表現(xiàn)場將1萬元慰問金交到羅光林手中,用來改善老人的生活,治療老人落下的傷病,老羅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是不停地嘟噥著:“村里有橋了,村里有橋了……”
■相關訪談
“繼續(xù)做好事,
還想去北京看看”
記者:您27年來送孩子過河,有沒有遇到過危險?
羅光林:有啊,不止一次。我記得最險的一次是山洪暴發(fā),水面漲得很快,有個女娃兒被困在河中間的“跳蹬子”上,非常危險。我跳下河,扶著孩子,摸著石頭一步步地過了河,現(xiàn)在想起來都后怕。像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過很多次。
記者:既然這么危險,您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羅光林:危險是有的,但孩子們的平安最重要。我是個老黨員,村里的年輕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我不能看著孩子們過河發(fā)生危險。
記者:這次媒體報道了您的事跡,村里馬上會建橋了,以后您不需要再冒著危險送孩子過河了,有沒有卸下重擔的感覺?
羅光林:以后不送孩子們過河,但我還是要堅持做好事。我覺得,身邊的人們都很需要我,比如幫助老人背東西、幫鄉(xiāng)親們干活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記者:您有什么心愿?
羅光林:我心里有個愿望,想去北京看看,要是能得個獎就更好了,這將是我獲得的最大回報。
編輯:曾珂
關鍵詞:山村老人27年義務護送孩子過河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