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guān)頭條相關(guān)
凋零、記憶、傳承——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集體印象
新華社南京12月10日電(記者蔣芳、蔡玉高)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既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又是歷史的“活化石”。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在世幸存者已不足200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僅2014年1月至今,已有21人陸續(xù)離世。
他們的心愿是什么?他們最深的夢魘是什么?又該如何留住他們的記憶?……首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記者走近這些可敬的老人,聆聽他們的傷痛記憶,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
躲得過浩劫,敵不過歲月
每一年,都有幸存者離世。而隨著時間推移,速度正在加快。
幸存者佘子清親眼目睹了母親遭到日軍的殺害,自己也留下了永久的傷疤。他從2004年開始在紀(jì)念館擔(dān)任志愿講解員,講解時間已超過3000小時。家人在他的督促下也不止一次地參觀紀(jì)念館,老人每次都親自做講解。
近幾年,一同當(dāng)講解員的其他三位幸存者陸續(xù)離世,佘子清的身體也大不如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館長朱成山再三勸阻老人不要再來了。
“從前年開始突然少了好多人。”佘子清說,幸存者碰面大多在紀(jì)念館,交流的最多的就是誰又不在了。
“僅2014年1月迄今,已陸續(xù)有21位老人陸續(xù)離世。你今天或許能在館內(nèi)碰到他,明天就可能收到他的訃告。”紀(jì)念館工作人員說。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經(jīng)不足200人。登記在冊的年紀(jì)最大的幸存者孫雷祥出生于1915年,99歲高齡的老人面對來訪者已經(jīng)無法說話。
也有新發(fā)現(xiàn)的幸存者,但追不上老人去世的速度。紀(jì)念館從2009年以來,通過多個渠道共征集到200多名幸存者的線索,經(jīng)論證認定的不到一半。
歷史歷歷在目,傷痛不能忘懷
忘不了最想忘記的。對于高齡的幸存者群體來說,這種痛苦記憶不斷重現(xiàn)帶來的“痛感”,令他們身安心不安。
記者采訪過的幸存者中,楊翠英是哭聲最大的一位。她的女兒說,老人一輩子都沒能走出親人遇害的陰影,只要回憶觸及那段過往,她一下子就會號啕大哭。
“親愛的爺爺、父親、弟弟、堂哥:我來看你們了,你們離開我已經(jīng)77年了,我對你們的思念從未停止……”12月2日上午,在紀(jì)念館內(nèi)“哭墻”前她念出這篇祭文。隨后又一邊哭著,一邊將墻上父親楊學(xué)文、舅舅楊賢營的名字指給人看,嘴里還哭喊著“楊小寶在哪里?那是我可憐的弟弟啊,就因為哭鬧被日本兵用腳活活踩死……。”
幸存者常志強曾目睹自己一家7口慘死,尤其是看到胸口被刺傷的母親掙扎著給2歲的小弟弟喂了最后一口奶死去的一幕,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父親在家一個字都不提這段歷史。小時候我們怕問,長大后了解父親的苦就不忍心問。”大女兒常明泉說,每次接受完采訪,或者錄完證言,常志強就要在床上躺上幾天,子女們則漸漸學(xué)會了用“不聞不問”去幫助父親逃脫記憶的折磨。
設(shè)立國家公祭日,用余生等待道歉
如今,32歲的夏媛越來越多地陪伴外婆夏淑琴出現(xiàn)在各類證言活動中,這個從七八歲就聽著親人遇害故事長大的女士說,“知道我是幸存者之后,經(jīng)常有人問我南京大屠殺是不是真的存在等問題。我覺得我有責(zé)任,用我外婆的例子告訴他們,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依靠家族記憶的傳承正被視作一條重要途徑。
?。玻埃保茨辏吩拢o(jì)念館啟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登記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70多個家庭,共計3100位死難者遺屬進行了登記,遍布世界各地。最多的一戶王高昌遇難家庭共登記了106名遺屬。
?。玻埃保茨辏苍率萌珖舜蟪N瘯谄叽螘h決定,將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對于即將到來的首個國家公祭日,幸存者們心緒復(fù)雜,為舉國公祭感到振奮,卻又為傷痛之日日益臨近而揪心地疼。
“我已經(jīng)85歲了,余生最大的希望是能夠等到那一天,等到日本政府承認他們的罪行,向我們道歉的那一天。”幸存者夏淑琴說。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集體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