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澄清"珍貴文物都在臺灣"等誤解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ㄓ浾摺荩?ldquo;現(xiàn)在有一種誤解,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在6月30日的“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普查清理計劃”發(fā)布會上首次主動公開提及這一話題。在他看來,事實并非如此。
他介紹說,1933年遷往上海儲藏的第一批2118箱文物大部分確系精品,為古物館藏各類瓷銅玉器,圖書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文淵閣、皇極殿、乾清宮所存《古今圖書集成》以及文獻館檔案、冊寶、輿圖、圖像、樂器、服飾等。但后來因時間緊迫,箱數又多,擇精品文物裝箱,事實上未能完全做到。“或因受裝箱人的文物知識所限,留下真品,選走偽品;或因珍貴文物,藏置于次要處所,未找出裝箱運出。此外,因受包裝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凡是大件的物品(玉器、陶瓷、書畫等俱有)都未運走。”
單霽翔以原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書中的一段描述作為印證,“那些職員(指秘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就有應該裝的不裝,而那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例如他們裝的有黑折扇若干箱,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而當時秘書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共同為文物裝箱,且秘書處所裝箱數幾乎占了總數的一半。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造成此種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觀眾在參觀故宮時似乎看不到文物藏品。而造成這種“看不到文物”的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紫禁城的開放面積為52%,但受限于參觀條件,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后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所陳列的各類家具陳設和文物,觀眾僅能從門口處觀望,無法近距離端詳,因此給觀眾造成到故宮博物院主要是看古建筑的印象。
另一方面紫禁城對外開放區(qū)域內,雖然設有多處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如武英殿設書畫館、文華殿設陶瓷館、奉先殿設鐘表館等常設展,清代官窯瓷器展、清宮鹵簿儀仗展、天府永藏展等專題展,“這些專館及專題陳列分局較為分散,距離相隔甚遠,致使給人們留下展陳文物藏品數量較少的印象。”
單霽翔透露,2015年將開放西部區(qū)域的慈寧宮、壽康宮等宮殿,從而使開放區(qū)域從現(xiàn)階段的52%提升到到65%,而在故宮南部區(qū)域,則會形成陳列展覽的“金三角”區(qū)域,即以午門及東西雁翅樓、武英殿、文華殿為主題的博物館展覽群,這將大幅提升展示文物數量和展覽水平,“2015年展出文物數量將比2014年翻一番”。
此外,他還澄清另一些誤解,例如“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基本為清朝文物”、“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全部都經歷南遷”等。
對于前者,單霽翔認為是一種概念上的誤解,紫禁城雖然是明清兩朝的宮殿,但是其所收藏的文物藏品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和見證。“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xiàn)代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所有門類,乃至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的外國文物,紫禁城里都有收藏。”
至于后者,他指出當時故宮博物院各庫藏品數以百萬計,大部分仍保存于原處未動,甚至有的整座庫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遷。“根據民國時期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多次清點,留存北平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多達118.9萬余件,更有數以百萬計的明清檔案,為南遷文物的20余倍。”(
編輯:曾珂
關鍵詞:單霽翔 故宮 珍貴文物都在臺灣 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