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過“小年”該吃什么?
在民間,小年是一個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過小年又稱祭灶節(jié),過小年吃什么也是很講究的。你知道2015年過小年吃什么嗎?下面為您介紹2015年過小年吃什么。
吃餃子
祭灶節(jié),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山區(qū)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xí)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jié)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舊時,不論貧富,只要是頂門成家過日子,就要在鍋臺上邊的墻上,供奉灶王爺?shù)淖鹣?,在像的兩邊貼幅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爺奉為神明,由它來主宰一家興衰禍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間,察看一家人的活動,自然成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guān)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yán)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fēng)味。真關(guān)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zhì)料很重很細(xì)??谖段⑺?,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
關(guān)東糖
關(guān)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關(guān)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guān)東糖”、“糖餅”。關(guān)東糖在東北的農(nóng)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fēng)味,是關(guān)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shù)募雷郎献呦聛?,廣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shù)淖彀?。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jiān)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dá),聯(lián)絡(luò)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zé)。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jìn)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爺?shù)淖欤钦匙祓捄檬?、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qū),有吃炒玉米的習(xí)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jié)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開始祭灶活動,成為天子的五祭之一。漢代以前的文字記載稱其為灶神。唐以后又稱其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爺?shù)恼f法是唐朝以后民間的說法。使他的職稱與稱呼合為一體,成為另人敬畏、惹人喜愛,有讓人怕的神。
其他
在中原地帶臘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一大早人們就要打掃房子,掃凈灰塵,還要用濕毛巾擦除房內(nèi)的中堂畫,和各種裝飾畫,把室內(nèi)外打掃干凈,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還要烙蔥花油餅,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或者莧菜籽,還有吹出的中間空心上面占滿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報人們在這一年中的行為善惡,玉皇大帝便根據(jù)灶王的回報,決定獎善罰惡的度數(shù),如此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雖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國民俗中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但也有不貼灶神的地方,比如中國四大名鎮(zhèn)的朱仙鎮(zhèn)就很少貼灶王,據(jù)說過去這里的人也是貼灶王的,只是人們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覺得有了灶王的蔽護(hù),可以為所欲為,商人們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連飯館飲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這里看門神會,看到人間飯館內(nèi)座無虛席,便也想吃飯享受人間煙火,他買了一碗面,卻發(fā)現(xiàn)四兩面竟只有幾根,于是他很生氣,回到天宮命火神祝融前來訪查,火神到這里來化成一個老漢,沿街叫賣火燒:“換火燒十六兩的小火燒,十五兩的大火燒,”鎮(zhèn)上那些愛占小便宜的一聽拿少的可以換大的,紛至沓來換取火燒。
編輯:羅韋
關(guān)鍵詞:祭灶 小年 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