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李克強看望貴州貧困戶 對負責人說:透風漏雨怎么住人
2月13日,李克強來到大山深處的侗族貧困村蒲洞村,接連走進幾家貧困戶。中新社發(fā)劉震攝
原標題:通訊:不顧安危登危樓 看看李克強的“心頭之患”
中新社貴陽2月16日電 中新社記者郭金超 “透風漏雨的怎么住人呢?萬一遇上火災(zāi)就更糟了!這是我們的心頭之患啊!”
登上侗寨一棟嘎嘎作響的二層木板樓,看著殘破的屋子,中國國務(wù)院總理李克強不無憂心地說。
春節(jié)前夕,在13日臘月二十五這天,李克強來到大山深處的貴州省黎平縣蒲洞村看望貧困村民。
車子在盤山路上顛簸前行,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崖,急彎一個接一個,狹窄的道路有時只容單車通行。顛簸行駛了一小時后,李克強才抵達蒲洞村。
這個侗族寨子是國家一類貧困村,貧困人口超過43%,年人均收入只有2160元人民幣,村里許多房子四處透風。
“這是你們的家啊?”穿過村里的風雨橋,李克強走進貧困戶林憲平家。他四處打量著這棟四處透風的木板樓,面色凝重。
40來歲的林憲平還未成親,與70多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家里這棟兩層木板樓已破爛不堪,木板東缺一塊,西缺一塊,剩下的也都腐朽得厲害,地板踩上去吱吱嘎嘎響。
在林家漆黑狹小的屋子里,李克強與林憲平母子圍坐在火盆前拉起家常。
“家里幾畝地,都種些什么?”“糧食夠不夠吃?”“低保每月能拿多少錢?有沒有加入醫(yī)保?”“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吃穿住用,油鹽醬醋,李克強問得很仔細。林憲平說,自己現(xiàn)在有低保,加入了新農(nóng)合,種地的收成也能保證口糧,但家里最大的困難,是房子太破舊又沒錢修整。
“你帶我看看!”聽完李克強立刻起身。
“這里透風漏雨啊!”李克強環(huán)顧四周察看房屋的危險情況,一臉的凝重。
得知林憲平平時就住在二層的閣樓,李克強不顧工作人員反對,沿著簡陋搖晃的木樓梯爬上二樓,每踏出一步,腳下的木板都嘎吱作響。
安全起見,僅有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和極少數(shù)工作人員登上了閣樓。
“這些電線都是過去的老線,現(xiàn)在都不用這種電線了,而且掛在外面都是明線,一定要防止漏電,注意安全。”看著房屋漏雨處和纏繞的老舊電線,李克強眉頭緊皺,憂心忡忡:“這頂上面都是漏雨的,還得用塑料紙遮著。”
他對當?shù)刎撠熑苏f:“必須要改造,這要是趕上山洪、風災(zāi),透風漏雨的怎么住人呢?萬一遇上火災(zāi)就更糟了!這是我們的心頭之患??!”
走出林家的木樓,李克強再次要求,一定要將蒲洞村納入集中連片扶貧開發(fā)和精準扶貧的制度安排。
站在木樓前,李克強對四面圍攏過來的村民們說:“政府下決心改造你們的村寨,一定要讓你們住上安全舒適的新房子,過上真正的‘新農(nóng)村’生活!”
在15日離開貴州前,李克強談起了這次“家訪”:“我上他們所謂的二樓,可以說是不敢用勁。隨行人員也不讓上去,多幾個人就塌下來了”。
他說,這樣的情況不僅在西部的貴州,包括我們的中部,甚至是東部偏西的一些地方,也還是比較普遍存在的,“這是我們的心頭之患,是民生之痛,還得靠發(fā)展來解決。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是我們工作好壞的標桿,這就要靠發(fā)展。”
李克強對貴州黨政官員說:“還是要彎下腰來,真抓實干,拔掉貴州貧困的窮根子,讓貴州發(fā)展起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編輯:羅韋
關(guān)鍵詞:李克強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