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磨掉辦證難的心理老繭
廣州市檢察院檢察官楊斌,曾經(jīng)的“明星檢察官”,從事檢察工作23年后辭職做律師,結果遇到了辦證難。一張“無刑事處罰證明”讓她幾近抓狂,她表示,辦了一天的證,感慨困難無處不在。她還說,辦證難的背后,其實是相關部門人為設置的障礙。(4月13日《京華時報》)
前檢察官楊斌為辦證而抓狂,其最引人關注之處不在辦證難本身,而在于她的身份。楊斌要跑5趟才能湊齊一份完整的無犯罪記錄證明,類似的遭遇多數(shù)人可能都遇見過,也習以為常。新聞曝出之后,反倒有人覺得楊斌在體制內工作數(shù)十載有些矯情,不食人間煙火。
事實上,辦證難早已成為人們深惡痛絕的話題,在媒體曝光過無數(shù)起辦證難的案例后,公眾對此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在此語境下,如果沒有特別離奇的情節(jié)、特別悲催的遭遇或者特殊的身份,一般意義上的辦證難或許并不容易進入我們的視野。最近“證明我媽是我媽”走紅,就是因為其奇葩程度;去年,廣州市一位政協(xié)委員繪制“人在證途”圖,囊括了103個證件,大家被證件總數(shù)嚇了一跳;2013年,“北漂小伙返鄉(xiāng)6次跑3000公里辦護照”則激發(fā)了人們對辦事機構“玩弄百姓”的吐槽。與這些相比,在網(wǎng)友看來,楊斌的遭遇實在太有些“小家子氣”了,辦“無犯罪記錄證明”只涉及一個管理系統(tǒng),相對來說還不是很難,若是普通百姓,應該不至于幾近抓狂,以后的路還長著呢,有人甚至半開玩笑地勸解其要學會“平常心”……
顯然,這樣的“平常心”是可悲的,說明公眾的心理對辦證難已經(jīng)起了老繭,在自我解嘲之余也產(chǎn)生了不少惰性。一方面,面對耗不起的時間,有人或許就會懶得走正常程序,選擇走旁門,花錢找關系鉆制度的空子。另一方面,在一些辦事機構的工作人員看來,反正大家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又何必主動沒事找事,給自己添麻煩呢?即便犯罪記錄已經(jīng)全國聯(lián)網(wǎng),又哪兒比得上原來的紙質證明來得穩(wěn)妥?這樣,雙方的惰性積累起來,群眾一方面享受不到便捷的公共服務,一方面可能會與辦事機構產(chǎn)生隔閡,為社會治理埋下隱患。
總之,人們對辦證難習以為常,絕不代表滿意相應的公共服務,只不過是意見長期得不到正面的回饋之后的無奈選擇罷了。就此而言,想要磨掉辦證難的老繭,關鍵是要暢通群眾意見渠道,多傾聽民意,讓政府服務水平及時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唯有如此,才能讓整個社會耳聰目明,實現(xiàn)公平與效率的兼顧。
編輯:水靈
關鍵詞:辦證心理 老繭 辦證難 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