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一次購買18件校服有必要嗎
“校服腐敗”案層出不窮,不勝枚舉。東莞外國語學校2180元校服背后,會否落入這種俗套,不妨問個究竟。
買校服,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去年年底,浙江溫州一中學要求學生掏1680元買14件校服引起爭議,如今廣東東莞外國語學校一次發(fā)放18件校服,需2180元。面對學生家長的質(zhì)疑,校方表示,價格是經(jīng)過教育局等部門聯(lián)合招標確定的,單價都一樣,只是件數(shù)有區(qū)別;雖然價格比以前高,但“質(zhì)量比以前要好一到兩倍”。
校服不僅是學生身份的象征、青蔥歲月的印記,也是學校的活招牌,校風校格融于一件衣衫之中,校服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是,東莞外國語學校校服采購在很多細節(jié)上值得推敲。細節(jié)一:一次性將夏秋冬校服悉數(shù)購買,有必要嗎?此舉利在方便校方操作,但會加重學生家長的一次性支出負擔、不符合學生的發(fā)育規(guī)律。青春期的學生,身體如雨后春筍,春天買的冬裝到了冬天未必能穿。如果尺碼小了不能穿,不就是浪費嗎?
細節(jié)二:發(fā)了校服后才告訴學生價錢,先斬后奏為什么?買賣必須你情我愿才能成交,即使校服集中采購難以滿足學生、家長的選擇權,至少也要尊重他們的知情權吧。“打死狗講價”,強迫對方接受,算不算強買強賣呢?
細節(jié)三:集中采購價格卻更高了。集中采購本是以量壓價之舉,東莞外國語學校校服反其道而行之,令人費解。至于說“質(zhì)量比以前要好一到兩倍”,空口無憑,采購方需要拿出證據(jù)。
細節(jié)四:教育局采購,有沒有問過家長?校服是家長掏錢,不是財政埋單,教育局單方面招標,與廠家博弈,是否有違公正原則?在校服購買上,尊重家長意愿是實體正義的必然要求。
在香港,校服采購就不會引起家長質(zhì)疑。據(jù)報道,香港中學生置辦一套冬季校服,包括襯衫、羊毛衫、外套、西褲、領帶等,再加上運動服,總共花費七八百港幣,夏季則差不多是一半價錢。相形之下,東莞校服價格合理嗎?香港學校也通過招標形式,請多家校服公司報價,如何選擇,則全由家長決定。為什么我們做不到?
種種違常也容易讓公眾受慣性思維驅(qū)使,產(chǎn)生不良聯(lián)想。就在數(shù)天前,媒體披露,海南職工秀英子弟學校把校服當“唐僧肉”,每件按照校長6元、總務處主任3元、班主任1至2元的比例提成。再往前溯,“校服腐敗”案層出不窮,不勝枚舉。東莞外國語學校2180元校服背后,會否落入這種俗套,不妨問個究竟。
教育要以人為本,要以學生為中心,學校一切工作都應該圍繞這個中心展開,教學如此,服務亦如此。
編輯:水靈
關鍵詞:一次購買 18件校服 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