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中國應建熱帶雨林式慈善
談經歷和兒女
得到的東西會比你給予的更多
新京報:做公益讓你的人生發(fā)生哪些改變?
楊瀾: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而且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在價值觀上的認同,會有一種舒服的感覺。這個領域也讓你看到人性好的方面,這讓我對世界還是有信心的。有時看很多社會新聞,會覺得人心深不可測,包括剛剛看到有人把6歲孩子從車上扔下,遺棄在棄嬰島,這個時候讓你很難對人性有信心,難以去想象。
新京報:在公益方面經歷過坎坷嗎?
楊瀾:會受到一點委屈,但總體上還是能得到很多。
新京報:你得到了什么?
楊瀾:在汶川地震后,我倡導在中國兒基會下面設立關注孤殘兒童的基金,在地震后第五天我去了災區(qū),在帳篷里認識一個9歲的男孩子,他背著妹妹從山里走出來走了一天,當時給他礦泉水喝,他說要拿回去給爸爸媽媽喝。他當時跟我說,你不用可憐我們,我們會東山再起的,我覺得真牛耶,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真?zhèn)ゴ?。這讓我對生命的認識有很大不同,你得到的東西會比你給予的東西更多。
做公益讓我更容易快樂了。我發(fā)現(xiàn),當你的個人悲歡喜樂和更大的生命體聯(lián)系在一起后,是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我樂在其中,一點都不覺得累。
新京報:你的孩子在多大時開始接觸公益,你是怎么引導的?
楊瀾:孩子的心是純凈的,愿意去幫助別人,沒有幾歲不幾歲的。他們做很多公益的事情和學校是有關系的,比如在小學會有同學得了白血病什么的,都會自己去捐錢。我的兩個孩子都有過這種經歷,捐錢時他們都沒問我要,而是從自己零花錢里拿。我只是跟他們說,不在于捐多少,在你的能力范圍內,是你的心意就好。他們學校組織捐舊衣服,我就帶他們把要捐的衣服都送去洗干凈了,折好了裝在袋子里恭恭敬敬地送過去。我跟他們說,有機會幫助別人,首先要尊重別人的感受。
新京報:他們有特別有感觸的事情嗎?
楊瀾:像我的女兒,她八九歲的時候有一次去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做志愿者,回來后跟我說,見到的那個姐姐生命特別脆弱,但還在學習,這對她幼小心靈是非常大的震撼。后來她還特意寫了一篇作文,這是她主動要寫的,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我兒子挺喜歡畫畫,他去一個智障學校教那邊的孩子畫畫,回來就跟我說,他在那些孩子身上看到了人和人之間的信任,雖然他比他們大不了幾歲,但他看他們完全信任自己,覺得自己特別棒。
新京報:你希望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們現(xiàn)在做得如何?
楊瀾:我希望他們首先應該是做正直、快樂和大方的人,希望能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愛好和特長。目前看來,他們善良、正直,非常愿意幫助別人,不自私,我為他們驕傲。
編輯:羅韋
關鍵詞:楊瀾 慈善 公益 政協(xi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