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紅色娘子軍為特務連 僅存500余天
原標題:紅色娘子軍為特務連 僅存500余天
紅色娘子軍。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組成的工農(nóng)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曾多次隨同瓊崖紅軍主力參與反國民黨“圍剿”的戰(zhàn)斗,威震一時,被當時民眾稱為“紅色娘子軍”,毛澤東、周恩來曾高度評價紅色娘子軍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下,成立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務連最后被迫解散。這百余名巾幗英雄在一年多時間里遭遇了哪些腥風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狀況如何?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紅色娘子尚健在的王運梅(由其外孫女馬世菊轉(zhuǎn)述)、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zhèn)文化站長龐啟江,他們的講述回顧了當年這支英雄隊伍鮮為人知的經(jīng)歷。
從“赤色娘子軍”到女子特務連
1961年,謝晉導演的一部電影《紅色娘子軍》風靡一時,劇中的瓊花和十歲便與“木頭人”結(jié)婚的連姐一起參加娘子軍的經(jīng)歷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瓊海市陽江鎮(zhèn)文化站長龐啟江告訴記者:“電影是藝術(shù)作品,跟真實的人物有較大的不同,片中人物融合了多名娘子軍成員的經(jīng)歷,所以很多的角色不一定能找到人物原型,如當時的娘子軍中就沒有嫁給‘木頭人’的女戰(zhàn)士、南霸天的人物原型有好多個。”電影中并未介紹娘子軍的成立經(jīng)過,這支隊伍是如何成立的呢?
1931年3月,樂會縣婦女們在當?shù)攸h組織領(lǐng)導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軍”的隊伍,主要負責紅軍部隊的后勤和宣傳工作。龐啟江告訴記者:“當時這支隊伍并沒有槍械、服裝等武器,還不是武裝隊伍。”1931年5月,瓊崖特委在樂會縣發(fā)布招募女子軍的布告,號召婦女們“拿起槍來,和男子并肩作戰(zhàn)”,許多年輕姑娘見到布告后紛紛報名,其中就有目前尚健在的王運梅。
看過《紅色娘子軍》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軍途中生下小孩的女戰(zhàn)士,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王運梅。王運梅回憶說:“當時家里很窮沒飯吃,女孩子地位又低,男人可以有書讀或參加紅軍,我也想這樣,于是就報名參加了娘子軍。”順利入伍后,部隊給每人配備了一套軍服,還都剪了短頭發(fā),周圍人都稱她們?yōu)?ldquo;紅軍哥”。“入伍時我知道這支隊伍是要打仗的,但也沒感覺害怕,只知道被槍打中了才會死,打不中就不會死。”龐啟江告訴記者:“當時報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篩選出了一百名左右的報名者,這些女性大多是來自窮苦農(nóng)村家庭。”中共瓊崖特委將“赤色娘子軍”改編為工農(nóng)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即紅色娘子軍連),由當時的海南瓊崖師部直接領(lǐng)導,全連分為三個排,王時香任指導員,龐瓊花擔任連長,馮增敏、龐學、黃墩英分別任一、二、三排的排長。
女子軍特務連成立后接受了完全軍事化的訓練,“阿婆精神好的時候會把拐杖當作步槍,敬禮、拿槍、托槍立正,一套動作下來看上去仍然十分標準。”王運梅的外孫女馬世菊告訴記者。原先這支隊伍的任務是保衛(wèi)領(lǐng)導機關(guān)、看守犯人和宣傳工作,然而隨著戰(zhàn)斗形式的變化,她們很快投身到了戰(zhàn)斗中。
編輯:鞏盼東
關(guān)鍵詞:紅色娘子軍 特務連 存500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