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高校大學生成艾滋病重災區(qū) 現(xiàn)狀調(diào)查
原標題:高校大學生艾滋病現(xiàn)狀調(diào)查:難以彌補的失語
央廣網(wǎng)北京9月9日消息(記者王楷)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什么純潔的象牙塔,竟然淪為艾滋疫情“重災區(qū)”?明明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為什么在面對這個危害人盡皆知的病癥時,卻顯得如此無知?
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聯(lián)合衛(wèi)生部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15年也就是今年,100%的普通中學、中等職業(yè)學校、高等學校要開展艾滋病知識教育宣傳,讓90%以上學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識。然而記者在調(diào)查中卻發(fā)現(xiàn),目前在很多高校這項政策只是一紙空文。
可以說,正是高校性教育的“失語”與“缺位”,讓學生們在初涉成人社會時,少了必有的自我保護意識。為什么大學生的性教育開展頻繁遇到阻力?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防艾知識的盲區(qū)?
夏日午后,一身白大褂的邵英,把記者引進她的辦公室。作為北京佑安醫(yī)院性病艾滋病臨床診療中心的護士長,她每天面對很多患者。也正是在這兒,很多年輕大學生拿到自己的HIV檢測結(jié)果,第一次見到那刺眼的兩個字——陽性。
邵英:有些孩子覺得壓力特別大,很難接受,痛哭流涕。你看我這兒必須得準備一包紙。他沒有辦法跟同學說,沒有辦法跟老師講,沒有辦法跟家長說。他們很孤單,他們很無助。就像在一個井里面,我們得伸手把他拉上來。
余生都要和艾滋病毒做抗爭——讓感染的學生們接受這個現(xiàn)實,快速進入治療階段,并不容易。
被感染學生:怎么也沒想到這個標簽會貼在自己身上,很難接受,覺得這跟做夢一樣。有時候睡著了,他告訴我,護士長我覺得這好像不是真的。可這就是事實。
很多被感染的學生會說“沒想到”,其實這都是源自對艾滋病的“不了解”。在北京讀大學的小文今年20歲,兩個月前他陪朋友去做檢測。結(jié)果別人沒事,他自己“中槍”。
小文:當時就覺得,可能自己馬上就要死了。后來疾控中心跟我講,其實不會那樣。但是自己內(nèi)心還是挺掙扎。那天就給我家人打電話,沒有告訴他們,就說希望他們再要一個孩子。因為我是獨生子。我媽說,我們就要你,只要你身體健健康康就行,當時就哭了。
小文是同性戀。他說,在這個不敢公開身份的圈子里,大部分人通過網(wǎng)絡交友相戀,但在與陌生人性接觸時,卻并沒有想到要做好防范。
小文:就是因為沒有做好安全措施。因為他好像有家庭還有孩子。所以我感覺沒(感染的)危險。
憑猜測、靠感覺,這在公益人士、淡藍快樂檢測室負責人陳子煌看來,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表現(xiàn)。
陳子煌:學生本身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一個學生感染者跟我說,我認為艾滋病是一些很亂的人才會得的,我之前的朋友是公務員,所以他的素質(zhì)很高、學歷很高,他就不會感染。他們就覺得離艾滋病非常遙遠,不會上升到意識層面。
為什么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如此薄弱?那些理應出現(xiàn)在大學課堂和課本中的防艾知識呢?多位高校感染者表示,他們從未聽說。
小龍:學校的性教育基本上沒有。從小到大都沒有。
小文:反正我是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性教育。
傳道授業(yè)的大學,卻忽視了人生的“必修科目”:性安全教育。陜西某高校教師劉聞,自己也是一位艾滋感染者,他說校領導往往對性教育聞之色變、避而不談。
劉聞:沒有人愿意談。如果談的話,可能社會上會認為,是不是這個學校有問題,會影響影響學校招生。
有些高校即使開展性教育,也僅限于12月2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陳子煌所在的公益組織曾在高校開展過講座,但效果不甚理想。
陳子煌:那些學生都不是自己來的,是學校團委下發(fā)命令,每個班要來多少個人,來加學分的。
在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巡視員廖文科看來,高校防艾教育開展的最大阻礙,恰恰是某些高校管理者。
廖文科:最大的障礙、最大的難點就是教育部門的一些領導和一些學校領導沒有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抓。
其實,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大學生獲取性知識的渠道有很多。但如果大學防艾知識課堂持續(xù)“失語”,學生們得不到健康、正確的教育,很可能誤入歧途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正如我們看到的結(jié)果,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顯,這些被感染孩子的人生悲劇將是無法彌補的。
記者通過走訪發(fā)現(xiàn),伴隨疫情數(shù)字的增加,北上廣等一些城市的高校,開始對課堂性教育重視起來。他們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鑒?防艾教育又要避免哪些誤區(qū)?
中央民族大學紅十字會社團負責人馬曉旭告訴記者,今年他們組織的防艾知識講座請來了一位艾滋病感染者現(xiàn)身說法。講座結(jié)束后,新生們的反應令她十分觸動。
馬曉旭:本來是他要走了,有同學去問,我可以抱抱你嗎?他說,當然可以呀!這是很出乎我們的預料。
引導大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同伴教育,被認為是加強高校防艾工作的一項“利器”。
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巡視員廖文科:我們希望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就是同學間或者小的圈子里,我們培訓一些骨干,通過骨干使同學甚至是圈里的人通過同伴對他們進行教育,他們更容易接受。
一些學校也在通過形式新穎、內(nèi)容生動的防艾知識宣傳,激發(fā)九零后學子的參與熱情。
伙計A:聽說白娘子得病了,還是很嚴重的感染病,我們趕緊走吧!
伙計B:我們這時候走,真的好嗎?
伙計A: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們的小命要緊??!
白素貞給人針灸,不小心被扎傷,感染了艾滋。保和堂的伙計們害怕被傳染,背包袱逃命。而咳嗽連連的白娘子,也要趕走小青、許仙。
白素貞:官人、青兒你們快走吧!只怕我這病會傳染你們啊!
許仙:我們怎么能拋下你走呢。其實,這病一般性的接觸是不會感染的。你是針刺和血液,通過血液傳播才感染的。這幫愚蠢的地球人??!
這是2014年首都高校第一屆防艾話劇大賽的現(xiàn)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把防艾知識改編進了劇本,讓臺下觀眾忍俊不禁。
專家表示,高校防艾教育不僅僅應做到知識的傳播,更應轉(zhuǎn)變大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和觀念。例如,學習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以及面對誘惑能自我克制等。北京林業(yè)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強調(diào),無論哪種教育形式,一定要傳遞正確的理念。例如有些學校在宣傳中把艾滋病和男男同性戀人群掛鉤,這反而會制造恐懼和歧視。
方剛:只有高危行為,沒有高危人群。安全的性行為無論是同性戀、異性戀、性工作者還是夫妻之間,都不會傳播艾滋病。傳播艾滋病的,是不安全的性行為。
教育部和衛(wèi)計委日前聯(lián)合印發(fā)通知,要求各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要開展不少于1課時的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
廖文科:每一個高校都要面向所有的學生講解艾滋病知識。要改變我們宣教的形式,讓這些形式更容易讓青年學生接受、更感興趣,不是簡單地說教。從內(nèi)容上講,除了傳統(tǒng)的知識傳播,要有警示性的教育,什么樣的行為容易導致感染,甚至一些疑似不安全的行為,讓青年學生不要有任何僥幸行為。
要將艾滋病毒逐出校園,需要學校、教育部門、衛(wèi)生部門、公益組織等共同發(fā)力;而要改變?nèi)鐣Π滩〉恼`解與歧視,更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如果說曾經(jīng)的失語已經(jīng)難以彌補,那我們惟愿通過呼吁,讓更多的高校領導者對嚴峻的現(xiàn)實不再視而不見,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受到教育、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免遭艾滋病的侵襲。
編輯:趙彥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艾滋病 重災區(qū) 現(xiàn)狀調(diào)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