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康熙十三子所藏仇英《劍閣圖》的背后傳奇
按鑒藏印記,《劍閣圖》早期藏家為康熙十三子,除此鮮有更多遞藏信息可資提取,但其實傳世經(jīng)歷充滿傳奇。
作為美術(shù)史上經(jīng)典畫作,《劍閣圖》對后世畫壇典范意義顯著??v然云棧人馬跋涉畫面乃古 代山水畫常見題材但惟仇英《劍閣圖》為后人楷模成為范本圖式。究其原因,仇英技藝嫻熟老到,將雪棧行旅沖雪克服劍關(guān)天險表現(xiàn)得驚險生動。按鑒藏印記,《劍閣圖》早期藏家為康熙十三子,除此鮮有更多遞藏信息可資提取,但其實傳世經(jīng)歷充滿傳奇。
大抵四十年前,筆者寄居陜南漢中褒城對岸河?xùn)|店,乃史上往來秦蜀古褒斜道起點,溯褒河北上時見循谷緣崖峭壁間遺留累累??走z跡。遙想發(fā)生在此蜀道上 明修暗渡、南征北伐真實故事,直讓吾感及唐劉禹錫“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和陸放翁“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詩句而發(fā)思古之幽情…… 許是這番戀“?!鼻榻Y(jié)使然,多年后觀摩仇英描繪蜀棧行旅高頭大軸《劍閣圖》,筆者又聯(lián)想起的是同屬“明四家”唐寅“棧道連云勢欲傾,征人其奈旅魂驚”的 《題棧道圖》詩;同時未免生出這般觀點:若道古之雅好書畫者慣于航行旅途臥游隨身書畫遂有“書畫船”說的話;則喜愛蜀道景致丹青手輩,該亦有“書畫棧”說 的吧。因為自唐“大小李將軍”李思訓(xùn)、昭道父子《明皇幸蜀圖》,到“畫圣”吳道子嘉陵山水圖,以及宋徽宗《宣和畫譜》著錄“南宗”山水畫鼻祖唐王維《劍閣 圖》、《蜀道圖》以降,蜀棧山水畫作簡直指不勝屈,畫家代不乏人啊。仇英《劍閣圖》就堪稱該題材佳構(gòu)且不止僅此一幅。明《汪氏珊瑚網(wǎng)名畫題跋》間文嘉《仇 實父云棧圖》曰:王右丞(王維)《劍閣圖》,余嘗見叔明(“元四家”王蒙)臨本,乃方尺小幅,石田先生(“明四家”沈周)廣而為二圖,余皆曾摹,今俱不能 記矣。偶見實父此幅,不覺有似人之喜,因題其上。
值得注意者,作為美術(shù)史上經(jīng)典畫作,《劍閣圖》對后世畫壇典范意義顯著??v然云棧人馬跋涉畫面乃古代山水畫常見題材,如“揚州八怪”羅聘《劍閣 圖》富含送別寓意,但惟仇英《劍閣圖》為后人楷模成為范本圖式。像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藏明末張翀摹本,美國佛利爾美術(shù)館甚至有兩幅構(gòu)圖完全等同仇英本明清 佚名“雙胞圖”皆然,其影響深遠顯而易見。究其原因,仇英技藝嫻熟老到,將雪棧行旅沖雪克服劍關(guān)天險表現(xiàn)得驚險生動,一派“詩仙”李白筆底“山從人面起, 云傍馬頭生”的“難于上青天”情形,無怪乎步其后塵者大有人在。康熙間《大觀錄·仇十洲劍閣圖軸》為此既從藝術(shù)層面加以點評,且開該圖最早記錄道:筆力老 蒼,氣韻神古,平生杰作也。山峰高輪大廓,水墨皴染,淋漓壯觀,洗去自家窠臼,全開晞古(南宋山水畫家李唐)生面。架閣橋棧,人物鞍馬,穿林入鐙,人騎、 面貌、結(jié)束,移勢換形,蔑有同者。大松柯頂,畫法奇創(chuàng),松干皴斫,如屈鐵霜皮,鱗裂捫之,殆欲棘手。
按鑒藏印記,《劍閣圖》早期藏家為康熙十三子,封怡親王的胤祥(1686-1730),除此鮮有更多遞藏信息可資提取,但其實傳世經(jīng)歷充滿傳 奇。晚近藏書家孫殿起輯《琉璃廠小志》間署名“寂叟”《海王村游記》載:大宗伯延煦所藏仇十洲《劍閣圖》,絹長丈許,人馬履危棧而過,筆墨工致而奕奕有 神;傳為麟見亭家故物。宗伯,麟婿也。余初入京時,一見于寄觀閣,云值八百金;亂后見于永寶齋,無復(fù)當時風(fēng)韻矣,或者其副本也。此說跟北京古玩業(yè)界前輩陳 重遠編著《古玩史話與鑒賞》、《鑒賞述往事》中《回憶中的名畫》,和《收藏講史話》中《永寶齋文玩鋪》等篇章,追憶《劍閣圖》傳為生平見諸《鴻雪因緣圖 記》的清嘉慶、道光間江南河總麟慶家故物,后由其婿延煦以八百兩銀售予琉璃廠寄觀閣,光緒廿六年(1900)永寶齋化二百兩銀轉(zhuǎn)買到手,旋以五百兩銀賣給 某位翰林的流傳走向基本吻合。
案《八旗畫錄》:延煦(?-1887)愛新覺羅氏,字樹南,直隸總督慶祺子。咸豐進士,官禮部尚書。工書畫,尤擅山水;配完顏氏亦精繪事,時有 趙、管之目。嘗合作《避暑山莊圖》,為藝林珍賞。岳丈完顏麟慶(1791-1846)字振祥號見亭,慶母惲珠乃“清六家”惲南田族孫女,慶子崇厚系清末民 初北京首屈一指書畫鑒藏家完顏景賢祖父。仇英《劍閣圖》藏家亦藝亦貴身價背景,幾已從一個側(cè)面確保其弆藏非珍即寶;而筆者感興趣的,在于麟慶續(xù)藏《劍閣 圖》跟其欽佩入住宅第舊主人經(jīng)歷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lián)系?也即探討《劍閣圖》傳承過程背后某種可能性。因為本位于今北京美術(shù)館后街麟慶府邸,原系陜西巡撫賈 漢復(fù)(1605-1677)幕僚、著名戲曲家李漁按其《閑情偶寄》造園理念替賈設(shè)計的“半畝園”(今已拆除)。而賈雖名列《清史·貳臣傳》,卻為清初恢復(fù) 統(tǒng)治秩序立下汗馬功勞。
康熙三年(1664),賈因感蜀棧艱險,“毅然自任,誓不平此險道不去西秦”,遂以《諭曾司李》請順治進士曾道扶“殫智竭能,襄此大舉”??⒐?又發(fā)《督修棧道牌》記述“平險為易”,將行旅履之色變漢中褒斜?!伴愅蹴堋甭范巍安⒘π掼彙?、“辟坦途”、“濟險阻”,改為“觀音碥”全過程。曾則有《棧 道報成詳文》總結(jié)。鑒于賈、曾整治棧道,化險為夷,系清初造福川陜交通重點實事,備受時人稱頌。李漁特將賈、曾政績文本作為治世必讀列入所編《資治新 書》;賈撰《修棧記》則被鐫于觀音碥摩崖;《撫秦修棧詠》詩碑今移置西安碑林。國史院大學(xué)士黨崇雅以紀實見長《賈大司馬修棧記》、《大司馬膠翁賈老公祖撫 秦修棧詠》,保和殿大學(xué)士梁清寬《棧道歌》與王豫嘉和韻等,今均見存于漢中棧道沿線壁間。此后,清初文壇領(lǐng)袖王士禛出入秦蜀數(shù)過觀音碥,對由賈、曾督修, 號稱“云棧首險”的棧道亦多所敘述;就當時以文采取勝文豪暨詩人宋琬撰,獨步書壇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沈荃書而時稱“雙絕”《棧道平歌》更予好評。其《蜀道驛程 記》云:(《棧道平歌》)今已陷石嵌碑。余踏危石奔浪,仰視,略見仿佛,因賦詩懷二君?!稘O洋山人詩集·壬子稿》遂有《觀音碥》詩。
有意思的是,官至刑部尚書的王士禛既鐘情蜀道風(fēng)光且愛鑒賞棧道繪畫?!豆欧蛴谕るs錄·山川寫照》云:余兩使秦蜀,其間名山大川多矣,經(jīng)其地,始 知古人措語之妙。由此創(chuàng)作諸多相關(guān)詩文如《蜀道驛程前后記》、《蜀道集》、《隴蜀余聞》等?!冻乇迸颊劇で岸ā酚衷唬和柙诨茨?,好觀棧道圖。有興化顧生 符稹工此技,妙入毫發(fā),予令畫絹素屏扇,凡十數(shù),自為長歌題之,復(fù)以其一贈姊夫劉大田倬。既而予有入蜀之役,同行即劉君也。《昭陽顧符稹畫棧道圖歌》云: 顧生畫學(xué)李思訓(xùn),尤工棧道兼騾綱。丹青金碧妙銖黍,近形遠勢窮毫芒……而據(jù)《漁洋精華錄集注》考訂,王愛觀摩棧道畫由來已久,并非始于入蜀;康熙元年已有 《題〈棧道飛雪圖〉送曾道扶之漢中》詩,即上述王以顧作棧道畫激勵曾協(xié)助賈復(fù)通蜀道本事。由此表明王為棧道畫吸引當在順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三年選 授揚州府推官結(jié)識賣畫揚州顧期間。此后他有兩度入蜀官差,終于實現(xiàn)并了卻夢寐以求從臥游蜀道走向宦游踏訪夙愿。《過劍門》詩“此身未了詩中畫,細雨騎驢入 劍門”句,當為這番心聲的真實流露。
王士禛(1634-1711)賞識棧道山水畫家顧符?。?634-?)字瑟如號小癡,江蘇興化人。用筆精致,設(shè)色雅麗,工細無敵,尤好云巒出 沒,臨摹托古者俱多。《國朝畫徵錄》和《圖繪寶鑒續(xù)纂》謂其畫工細入毫發(fā)。揚州文士謝坤《書畫所見錄》亦謂:橋閣人物專師小李將軍,金碧璀璨。寸人豆馬, 重山疊水,真有十日一樹五日一石光景。余在高郵,見此大幅,擬購之,惜價太昂。此前金石學(xué)家翁方綱更贈詩贊云:萬里煙江收寸黍,樓臺金碧起錙銖。棧道圖推 遠勢難,曾聞縷墨極千盤。大同殿壁王維簇,有許青山一發(fā)看。清末藏書家楊鍾羲《雪橋詩話》又曰:學(xué)小李將軍,入能品。尤善棧道圖,人馬盤空,細極毛發(fā)。竹 垞(與王士禛并稱南北文壇領(lǐng)袖朱彝尊)集杜贈之。尤工遠勢,古莫比者也。
考顧專攻棧道畫在而立之年前后;王題其《棧道飛雪圖》為早期作品,集中創(chuàng)作期在1662年左右專為王承包尺幅形式各異十多件棧道畫。而以此為主 攻方向繪畫生涯,美術(shù)史上恐怕只其一人;很顯然,王對棧道山水的嗜好,就培養(yǎng)顧繪畫取向與最終定位起著關(guān)鍵激賞作用。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絹本長卷《漢中勝覽 圖》,就似屬顧晚年感念王知遇之恩和兩次登臨連云棧并創(chuàng)作諸多蜀道、漢中詩后精心構(gòu)思完成另一風(fēng)格棧道圖。至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完成《蜀道圖》, 則可視為顧畢生從事棧道畫重要標志??傊?,顧、王、曾、賈由繪、贈棧道畫,遞進到身體力行督修棧道事例,堪稱美術(shù)暨交通工程史上絕無僅有美談佳話。
而由王、顧演繹的這出因棧道畫而起的畫壇勝事,是否預(yù)示著亦曾同樣發(fā)生在仇英《劍閣圖》藏家麟慶身上?即先后主持交通、水利等事關(guān)民生工程這兩 位朝廷命官,麟慶是否因入住原屬賈漢復(fù)故居半畝園,感及作為自己榜樣的賈勵精圖治精神,進而感同身受,急起直追,仿佛王士禛般有意識主動收藏仇英表現(xiàn)蜀道 行旅攻堅克難的《劍閣圖》了呢?還是兩者純粹偶然巧合并無瓜葛。這一疑竇盡管尚無確切答案,卻始終縈繞筆者腦際;因為對上述四者連鎖因緣傳奇案例印象深刻 而揮之不去,簡直容不得停止展開由此及彼合并同類,等量齊觀,哪怕被目為捕風(fēng)捉影、對號入座般豐富聯(lián)想和發(fā)散性思維。就此蛛絲馬跡略顯端倪又費人射猜,耐 人尋味的微妙傳遞關(guān)系,或許能成為《劍閣圖》可持續(xù)研究的下一個學(xué)術(shù)命題,只不過其的真無疑乃不爭事實,幾無再商量余地。因為1985年3月27日中國古 代書畫鑒定小組赴“上博”檢驗館藏古字畫,《劍閣圖》接受過多位國寶級書畫鑒定家定睛諦審行注目禮。據(jù)當年隨行和正式參與上手的勞繼雄、楊仁愷兩位專家新 近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和《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公布的鑒定結(jié)論分別為:真跡、精;OO(兩圈)……雪景精工!
最后需確認者,《劍閣圖》入藏“上博”系1953年12月滬上收藏家丁惠康價讓,并非坊間誤傳1978年國慶后捐贈。此間“收購鑒別委員會第十 一次會議紀錄”檔案披露,1954年5月28日下午2時于天平路40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沈邁士、徐森玉、柳詒徵、謝稚柳、潘伯鷹等13位委員對《劍閣 圖》進行復(fù)檢。針對畫間款署:吳郡仇英實父為東原先生堇制。和清初吳升《大觀錄》“圖為東原作,班輸在前,固宜運斤成風(fēng)也”觀點,潘伯鷹先生即席發(fā)言:題 款字跡與仇的其他真跡題款一樣。有人或者考慮到杜東原和仇英年代不能相接,這需要考察。但即使仇、杜年代不相及,也不能為此款不真的證據(jù)。因為當時可能有 好幾位“東原”。本畫并未確指杜東原(明早期畫家杜瓊號東原耕者,世稱東原先生)。且此畫系怡親王收藏,有收藏印鑒,亦可考見系屬真品。徐森老接此話題表 態(tài):怡府收藏有的比宮廷收藏的還精。最后,謝稚柳先生一錘定音拍板道:這畫經(jīng)諸位重新鑒定,認為真跡,通過了!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康熙十三子 所藏仇英 《劍閣圖》背后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