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城市文脈豈容“非文物即可拆”?
“虹口征收”紅圈遍布的外墻,一條簡易的封鎖線,兩道鎖加持的黑色鐵門,坐落其中的“海乃家”正靜靜等待著自己的最終命運——被保留還是被拆除?“海乃家”,是上海迄今發(fā)現的最大日軍慰安所。虹口區(qū)新聞辦負責人回應稱,很早就知道海乃家及其原來的用途,但是它并不是文物保護建筑,也不在歷史性建筑的登記名單上,所以拆除不存在任何問題。(2月23日 中新網)
作為上海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大慰安所,“海乃家”的拆留牽動著專家和不少公眾的心。面對媒體的質疑,上海虹口區(qū)新聞辦發(fā)言人稱,“海乃家”“不是文物,拆除沒有任何問題”,恰恰映照出“海乃家”保留困難之大,這也正是公眾所擔心的問題?!昂D思摇钡娜チ簦粌H關乎一座舊址的存留,也關乎著一座城市對城市自身文脈敬畏的程度。
必須承認,為了城市的發(fā)展,甚至為了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以及為了保護古建筑,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設施,從國家到省、市、縣,都劃定了不同等級的文物。這些層級文物的劃定,在較大程度上,保護了被劃定范圍內文物建筑。但這種保護,充其量只是最基本程度的保護,而不是更高級別的保護,更不是最高程度的保護。
虹口區(qū)新聞辦發(fā)言人的回應,從新聞學的本身角度講,也許并沒有什么問題。確實,既不是文物,就不違反政府保護文物的職責,故拆除“沒有任何問題”。但這也正陷入了為保護文物而保護建筑的形式主義怪論中??梢苑叛厶魍切v史古城,文化名城,除了極為有限的文物外,大多數還是那些沒有被劃定為文物的古建筑、古場所。倘若只保護劃定范圍內的文物,那么,那些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就會灰飛湮滅于“文物的外殼”中了。
虹口新聞辦發(fā)言人的回應,從發(fā)展經濟的角度,從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角度,無疑是受歡迎的。有的地方,為了招商引資,怕引起外商的不快,主動拆除抗日戰(zhàn)爭場所、舊址,在慰安所沒有防礙虹口招商的情況下,也防礙著其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道路了。畢竟,這些場所,占據著不大不小的土地,倘若建成高層寫字樓等建筑,又或可能引來無數的投資商了。
但是,慰安所的價值,卻以另外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海乃家慰安所,已經形成了日軍當年慰安婦制度的證據鏈,除此之外,海乃家離猶太難民紀念館不遠,屬于文化風貌區(qū)。事實上,之前不少旅行團到海乃家參觀拍照,其中以日本和韓國的旅行團居多。當日韓游客仍然熱捧海乃家的歷史價值時,虹口的拆除步伐卻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著實讓人痛心。
慰安所,雖然不太光彩,且是城市記憶里的一道傷疤,但仍是城市歷史的文脈,記憶的載體。這種難以替代的記憶,又怎么能夠用金錢價值來衡量呢?或者即便是按照發(fā)言人所稱,可能建設“紀念性場所”,這種場所又怎及得上原汁原味的“海乃家”原物呢?
城市不是為文物所支撐起的,文物也不是為城市而生存的?!安皇俏奈锛纯刹稹钡闹囌撨€是早些壽終正寢為好。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好一座城市的文脈,即便這種文脈,帶著一絲絲羸弱和傷疤,也再所不惜。(張 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非文物即可拆“海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