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文獻里的早年焦裕祿
焦裕祿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巍巍矗立。習(xí)近平同志曾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我后來無論是上山下鄉(xiāng)、上大學(xué)、參軍入伍,還是做領(lǐng)導(dǎo)工作,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span>
焦裕祿在剿匪反霸時期的照片
影視作品中有關(guān)焦裕祿事跡的很多,有關(guān)他早年的經(jīng)歷卻少有人知,我們試圖從他本人手書的有關(guān)檔案材料中找回一個早年的焦裕祿。
1953年5月12日,歡送裕祿(前左二)、克剛二同志合影留念
喝闞家泉泉水長大的“祿子”
今天,地處魯中博山的北崮山村因為出了個“縣委書記的榜樣”、“毛主席的好學(xué)生”焦裕祿而聞名遐邇。北崮山村也因此辟有焦裕祿紀(jì)念館。近年來,來此參觀者絡(luò)繹不絕。
這座小小的四合院,曾承載了焦裕祿的年少悲歡,承載了一段段讓人敬仰和刻骨銘心的記憶……從焦裕祿故居那狹小的房間和擺設(shè)的簡陋家具中,可以想象出早年焦裕祿家庭生活的窘迫。
1922年8月16日黎明,博山縣北崮村的一間草房里,貧窮的青年夫婦焦方田、李星英,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男孩。
焦方田的父親焦念禮,因為祖輩不識字,深受地主惡霸的剝削、敲詐,便巴望著孫子將來不受苦、不受壓迫,能夠過上豐衣足食的太平日子,特地請來私塾先生,給小孫子起了個飽含美好愿望的名字———“裕祿”。焦念禮傾其所有,慷慨地招待了私塾先生一頓蘿卜丸子和豆腐湯。
焦裕祿天資聰穎,很討鄉(xiāng)親們喜愛,長輩們都親切地叫他“祿子”。
今天說起焦裕祿,北崮山村的男女老少無不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向外來的人傳頌著他的故事,表達著老家人對他的追思。
現(xiàn)存于河南省檔案館的焦裕祿本人分別于1955年4月填寫的“黨員干部簡歷表”與1955年12月26日親筆撰寫的《干部歷史自傳》,對還原焦裕祿的早年生活具有相當(dāng)重要的史料價值。焦裕祿在自傳內(nèi)是這樣概括他的家庭的:“從出生到15歲,家庭有15口人,15畝地,牛2頭、騾子1頭,房子20余間。全家依靠種地生活,農(nóng)閑時開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資金大部是外債?!?/p>
焦家在北崮山算是大戶,這個家族自河北棗強、山東章丘與萊蕪輾轉(zhuǎn)遷至北崮山。生齒日繁,合族分為十支,焦裕祿這一支為“長支”。焦裕祿所說家中15口人,包括了太奶奶、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哥哥、叔叔、嬸嬸和他們的兒女。
焦裕祿在自傳中提及了自己讀書時的情況,他寫道:
8歲(1931年)入本村小學(xué)(焦裕祿自傳中自填出生于1923年),12歲小學(xué)畢葉(業(yè)),考入南古(崮)村第六高級小學(xué),15歲高小畢業(yè)。在學(xué)校階段,因家是幾輩子老農(nóng)民,與地主階級子弟入不上伙,并時常受他們壓迫和歧視。任何組織未參加過,只知道好好讀書,在學(xué)校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國民黨編制的課本,教師對我們貫(灌)輸?shù)乃枷?,是擁護蔣政權(quán)。教師也對我們講當(dāng)亡國奴痛苦,也宣傳要抗日,但抗日救國必須依靠蔣政權(quán),因當(dāng)時對蔣介石建設(shè)中國抱很大幻想。
與焦裕祿同班的同學(xué)李洪生晚年對焦裕祿的好脾氣、好性格稱贊不已:他沒有不合的人,無論那人什么性格。而且他樂于助人,沒有不愿辦的事,沒有辦不成的事。焦裕祿的同桌同學(xué)李安祥也曾回憶說:“南崮山學(xué)堂四年級之前為私塾,自五年級起,念洋書。當(dāng)年,男同學(xué)信服他,女同學(xué)信賴他,老師信任他。”
焦裕祿的母親賢惠、勤勞,經(jīng)常教小兒子認(rèn)識并采挖馬齒莧、花薺菜、灰灰菜、苦苦菜等野菜,做成野菜粥充饑。崮山下有一眼泉,名闞家泉。喝闞家泉泉水長大的焦裕祿小時候在泉邊曾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焦裕祿的作文《闞家泉的風(fēng)景》曾在學(xué)校引起轟動。作文中寫道:“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我欽佩那些為國建立過功勛的仁人智者,更愛哺育過無數(shù)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而最念我喜愛的,就是岳陽山南山腳與崮山西山腳交匯處的闞家泉……”
因為這篇作文,焦裕祿成了學(xué)校的小名人,大家心目中的才子。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文獻 早年 焦裕祿 焦裕祿精神 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