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房貸收緊后誰感覺最“受傷”
據(jù)證券時報報道,近日,全國多地房貸政策相繼收緊,廣州、青島、大連、珠海等城市首套房的利率全面或部分調整為9折,其中,杭州部分銀行首套房利率已提升至9.5折,重慶首套房貸利率由8.5折利率優(yōu)惠改為基準利率。未來隨著調控力度的加大,樓市的監(jiān)管將會更加嚴格,預計今年樓市或出現(xiàn)持續(xù)降溫和房價回落。
從近期各地相繼出臺的房貸政策,以及國內國際宏觀貨幣政策趨勢來看,2017年整體房貸收緊并逐步提高房貸利率,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毫無疑問,房地產市場的“金融屬性”是引發(fā)系統(tǒng)性經濟危機的重要來源之一,市場中金融杠桿過高、過多,而此次房貸趨緊反映了監(jiān)管層著力“防風險”的意圖。
2016年,中國很多城市的房價趨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屬性”所致。揆諸現(xiàn)實,在房地產行業(yè),從土地環(huán)節(jié)到居民購房領域,幾乎都是高杠桿。但不能否認的是,房地產開發(fā)商、居民負債程度越高,金融加速器效應越顯著,后果越可能不堪設想。
杠桿過高風險大
事實上,杠桿本身只是工具,但低信用加高杠桿一定蘊含巨大風險。美國次貸危機的起源,足可為前車之鑒。房產本來就具有消費品和投資品兩種不同屬性,從投資品的角度看,杠桿加大無疑在強化其金融屬性。
次貸危機之后,美國也是在不斷調整。目前美國房地產開發(fā)資金更多來源于各種基金,只有15%左右是銀行資金。資本運作、設計策劃、拆遷征地、建設施工、銷售租賃、物業(yè)管理等各環(huán)節(jié)基本上由不同的公司獨立運作,因而房地產企業(yè)的負債率較低。但是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的平均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75%左右,這就有點高。
個人購房雖然有首付款、收入流水等限制,但一些銀行、房地產公司、房產中介利用首付貸、二次抵押貸、“假按揭”、“零首付”等手段,將這些用以防控金融風險的制度架空,使之幾乎形同虛設。
曾有報道稱,上海一對收入不到5萬元的小夫婦,每月按揭還款額接近10萬。不少人甚至不惜借信用貸“殺”入樓市,完全是賭房價繼續(xù)飆升的非理性行為?,F(xiàn)實生活中,賭博式加杠桿購房的投機者不在少數(shù)。此外,還有部分險資、理財資金也違規(guī)“借道”,以各種名目進入到房地產市場。
房貸收緊大勢所趨
這股“妖風”所到之處,摧枯拉朽勢不可擋,并逐漸獨立于實體經濟,甚至對實體經濟進行“吸血”。在“金融加速器”效應下,某些地方政府、房地產商、購房者似乎都“盆滿缽滿”。但“一套房價超過上市公司一年利潤”的情況,勢必不能持續(xù)。
從世界經濟史來看,一旦錢流動到房子上,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力往往就凝固在鋼筋混凝土上面。此時,房地產就會顯現(xiàn)“金融加速器”效應另外可怕的一面——貶值的放大作用。即使預期收益發(fā)生很細微的變化,也會發(fā)生房價大幅度波動。這種波動不僅讓更多沒有收益支撐的投資者無法招架,還會放大傳導到整個經濟。日本發(fā)生的房地產泡沫,正是因此。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風險”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房貸引發(fā)的一系列金融風險無疑是重中之重。央行通過控制房貸總量、窗口指導、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利率等措施,初步實現(xiàn)了房貸收緊,這是在減弱房地產的“金融風口”。
正如“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我們也想問問下半句,“風停了又會怎樣?”——房貸收緊,房地產“金融妖風”停后誰會在半空?誰感到最“受傷”?無疑是那些高度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投機的房地產商、高杠桿的購房者等房地產產業(yè)鏈上的“機會主義”者。
□盤和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房貸 房地產 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