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父代子盡孝 五旬漢子跨越千里演繹“最美親家”
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袁慧晶 蕭海川
邵新運正給玉米脫粒。記者 趙念東(資料圖)
一顆心的力量有多大?樸實的邵新運用行動作出了回答——
一位來自山東農(nóng)村50歲的漢子,去年底辭去原來的工作、撂下家里的農(nóng)活,千里迢迢來到江西鷹潭,只為照顧身患癌癥的親家公吉蘇華,這一照顧就是100多個晝夜。網(wǎng)友紛紛點贊邵新運是“中國好親家”,希望這樣的溫暖更多一些。
“親家怎么舒服,我就怎么來!”
邵新運和親家吉蘇華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兒子邵魯現(xiàn)補辦的婚禮上。
“那是在去年11月9日。當時知道他患癌,但看上去精神還好。”邵新運回憶說,當時兩人看對方都順眼,就很“爺們兒”地擁抱了一下。
2016年11月18日,邵新運回到山東煙臺的建筑工地上。這份工作每月有五千多元的收入,他想著賺點錢,把家里住了30多個年頭的紅瓦磚房翻新。但一周后,邵新運接到了兒子的求助電話:“爹,我老丈人不太好了,能去幫忙照顧一下嗎?”
吉蘇華的病情惡化對于當時的邵、吉兩家人,確實是雪上加霜。老邵有一兒一女,老伴正陪著女兒在山東泰安撫養(yǎng)不到一歲的小外孫。兒子在河南鄭阜高鐵工地工作,工期緊、任務重,實在難以脫身;兒媳有孕在身,預產(chǎn)期在今年5月;親家母患有腰疾,照顧兒媳已是耗盡心力,誰能來照顧病人呢?
沒有猶豫,邵新運當天辭去工作,連夜坐上火車,次日就出現(xiàn)在吉蘇華的病房里。這是邵新運和親家公吉蘇華的第二次見面。
這第二次見面,讓邵新運心里一驚。吉蘇華癱臥病床,精神萎靡。醫(yī)生說,體內(nèi)的癌細胞已轉(zhuǎn)移到腦部,蔓延的腫瘤壓迫著神經(jīng),病人正一步步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那時候,親家公都想放棄治療了。我說這可不行啊,要活下去?!庇谑?,邵新運這個只會干農(nóng)活的漢子,承擔起伺候人的細致活兒。之前從未照顧過病人的老邵沒有經(jīng)驗,他就向醫(yī)生、護士、鄰床的護工請教基本的護理技巧。
邵魯現(xiàn)說,原本是讓父親到鷹潭幫一周,再雇護工或找親戚頂替。沒想到,在邵新運的細心照顧下,住院后被醫(yī)生認為很可能等不到雞年春節(jié)的吉蘇華,不僅熬過了春節(jié),還迎來了立春、雨水和驚蟄……邵新運說,他這個新手的最大秘訣就是“親家怎么舒服,我就怎么來!”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五旬 漢子 跨越 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