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人的農(nóng)牧神的臉。1956年,帕布羅·畢加索作品。
步入展廳,浪漫氣息撲面而來,晶瑩剔透的玻璃展柜中,一件件色彩斑斕、做工精細的陶瓷藝術品,將千年馬約里卡的陶藝故事緩緩展開。兩千多年前的古代絲綢之路架起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梁。中國陶瓷經(jīng)絲綢之路源源不斷輸往世界各地,刺激了意大利能工巧匠的創(chuàng)作與仿制,遠在大洋彼岸的意大利早在中世紀時就開始出現(xiàn)陶器制作。在長達一千多年的發(fā)展演變中,意大利的陶瓷呈現(xiàn)出西方文化背景下特有的藝術魅力。馬約里卡是意大利錫釉陶的統(tǒng)稱,這種錫釉陶器色彩斑斕,描繪的圖案花樣包括故事、植物、動物或風格奇異的阿拉伯圖案及紋章圖案等。
此次展覽分4個篇章,從中世紀開始,一直到19世紀的復古風潮,介紹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陶器人物形象由最初的理想化向新穎化、敘事化逐漸轉變的過程以及16、17世紀法恩扎白陶的“簡約風”,18世紀受中國青花瓷影響出現(xiàn)的“中國風”等。其中,展品《折磨人的農(nóng)牧神的臉》出自畫家畢加索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