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砸金蛋”選班緩解不了中國式家長焦慮
8月29號晚,浙江金華紅湖路小學三樓一個教室里,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砸金蛋”活動。4位一年級新生家長代表,通過抽簽方式確定的順序,分別敲開桌子上的4個“金蛋”,以這樣的方式敲定了四個班的任課老師。報道稱,許多擔心自己孩子分不到心儀老師的家長,面對這種方式選老師,如釋重負,交口稱贊。
每到開學季,各種關于家長分班焦慮與分班不公的新聞就經常見諸報端,一些人為讓孩子進入師資力量優(yōu)質的班級,不惜“走后門”、“跑關系”;而一些學校會根據(jù)測試成績區(qū)分重點班、普通班,極端者如昆明一小學根據(jù)新生父母學歷來分班,這極大破壞了教育公平,侵犯其他新生的選擇權利。
而以“砸金蛋”的方式選班,無疑是破解選班不公的良策:它以類似于抓鬮的形式,把每個新生選班的機會均等化,每個人選到優(yōu)質班級或稍差班級的機會是均等的,而且是以完全公開的形式。分班的結果,家長會不會“交口稱贊”不一定,但一定挑不出任何毛病,因為它符合程序正義。
為確保選班公平,各地學校可謂煞費苦心。金華紅湖路小學“砸金蛋”選班,廣州市一些學校則是采取抽簽方式分班:有的是老師隨機抽學生,有的是編好班后由班級代表隨機抽老師。而為確保分班公平,廣東省教育廳近日專門發(fā)文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要規(guī)范編班級行為,學校實行師資均衡配置、學生隨機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名義變相編重點班。
種種努力,都是為了給新生一個公平受教育的機會,值得稱許。但“砸金蛋”也好,抽簽也好,它們雖然可以作為一種緩解家長選班焦慮的方案,卻無法從根本上做到“藥到焦慮除”。
要看到,基礎教育有很長的鏈條,從入學、分班,到課外輔導、升學,家長的教育焦慮無處不在。入學選班的焦慮消失了,選擇哪個輔導班,制定怎樣的培養(yǎng)方案,假期去哪里游學……諸種焦慮又不可避免地冒出來。質言之,只要孩子還沒考上大學,家長緊繃的心懸就一天不能放松。
中國家長之所以在孩子的受教育問題上始終抱有焦慮心態(tài),是因為他們從來都相信--教育改變命運。
一方面,以儒家文化為底色的東亞文化圈,教育的功利性與目的性自古以來都較為明顯,通過教育改變個體或家族命運成為一種深植于國民血液的文化心理,而在心理學上,目的性越強就越容易焦慮,所以家長的教育焦慮幾乎就是天然癥候。單單期待著一次公平地分班就能打消他們的焦慮?這未免太樂觀。
另一方面,雖然各地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只要分數(shù)評價的體系還在,應試教育就始終還是基礎教育的底色。應試教育意味著競爭,為了讓自家孩子脫穎而出,順利考上大學,家長勞心勞力,又怎能不焦慮?
所以,從小學到高中,焦慮幾乎就是每一個父母在這一階段的“故事線”?!霸医鸬啊敝皇情_始,“躍龍門”才可能結束。只要孩子一天不從大學畢業(yè),他們的教育焦慮就一天不會消除。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焦慮 家長 選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