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戴海蓉:與垃圾“死磕”的這五年
▲戴海蓉(右)在壺瓶山鎮(zhèn)大勝村給村民指導垃圾分類的處理方法(4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龍弘濤攝
無論在哪個崗位,戴海蓉和農村垃圾處理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她認為自己必須做點什么。從孤獨另類的號召者,到眾人尊敬的行動派,她影響著群眾一點點改變生活習慣,使得在大城市都還未完全落地的垃圾分類,在這里深入人心
她的人生履歷中,大學生,規(guī)劃師,副局長,全國人大代表,這一個個不斷變化的身份不斷刷新了人們對這個女人的認識。
她的手曾經畫過最精密的規(guī)劃圖,簽過影響全縣住建工作的文件,也在人民大會堂莊嚴地表決過。
可如今,這雙手卻伸向了農戶家一堆堆又臟又亂的垃圾中。她用實際行動親手給自己貼上“環(huán)保人”的標簽,在別人驚詫的目光中,堅定地向前走了5年。
在有著“湖南屋脊”之稱的石門縣壺瓶山區(qū),人大代表戴海蓉為探索農村垃圾處理,從孤獨另類的號召者,到眾人尊敬的行動派,影響著群眾一點點改變生活習慣,使得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都還未完全落地的垃圾分類,在這里深入人心。
世界難題
我國廣大農村幅員遼闊,垃圾收集、運輸成本非常高,套用城市“日產日清”的模式成本無法估量,農村垃圾必須是“源頭垃圾分類減量”處理
2013年,石門大山里的戴海蓉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當選的那一刻,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不知不覺就落到了我肩上,我特別怕自己辜負‘人民代表’這一稱號?!贝骱H卣f。
一次,在基層調研時,她來到位于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的壺瓶山鎮(zhèn)。這里青山秀美,白云繚繞,多年前因環(huán)境宜人,被有識之士選中來種植一種嬌貴的紅茶,順著澧水,經過洞庭,再下長江,遠銷海內外??僧敶骱H貋淼竭@里時,抬頭看,這里仍是“阿凡達”,低頭一瞧,滿地的垃圾污垢讓人不能直視。
響水坑是當?shù)氐淖匀惶炜?洞極深,石頭扔進去,許久才能聽到地下水清脆的“叮咚”聲,因而得名。但是由于垃圾無處填埋,鎮(zhèn)里所有的垃圾都塞進響水坑中,不到3年,各種臟東西溢出了洞口。
五斗坑是村道邊另一處露天天坑,沖天的臭氣熏得過路村民直流眼淚,倒是吸引了鋪天蓋地的烏鴉來此覓食,農民種植的蔬菜也連帶被糟蹋得一干二凈。常年堆放的垃圾發(fā)酵成了沼氣,不小心點燃就燒了大半年,青煙繚繞,水撲不滅。
戴海蓉想,要造福群眾,首先就要去除這些青山綠水之中越來越多的環(huán)境“腫瘤”。
大學畢業(yè)后,先是搞了多年規(guī)劃設計,后來在鄉(xiāng)鎮(zhèn)分管環(huán)境衛(wèi)生,再到縣住建局任副局長,最后當選為人大代表……無論在哪個崗位,戴海蓉和農村垃圾處理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她認為自己必須做點什么,“如果不解決農村垃圾問題,我對不起上天的安排!”
誰知,這個想法剛一冒出來就被潑了冷水。石門是湖南省級貧困縣,戴海蓉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這里的第二位全國人大代表。在不少人看來,“人大代表”這頂帽子金光閃閃,戴海蓉應該多關注能讓地方發(fā)展上快車道的大項目,垃圾處理這樣“難登大雅之堂”的“不是問題的問題”不應進入她的視野,有領導甚至當面就給她臉色看。
戴海蓉的自尊心受到了強烈沖擊,斯斯文文的她紅著臉和人理論:“垃圾處理不僅是環(huán)境問題,更是資源問題,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難題。這可不是鄉(xiāng)村農婦才關心的雞毛蒜皮小事!”
壺瓶山鎮(zhèn)一位干部得知她想解決農村垃圾問題時,很直接地勸她說:“你挑了個最難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是的,垃圾問題越來越嚴峻,但我們連處理的方向都沒有找到,總不能坐以待斃吧!”戴海蓉說。
她見過太多農村垃圾“就地處理”的“一次性工程”——最后變成白色垃圾的分類桶,引導村民焚燒垃圾制造二噁英的垃圾池,用一兩年就變一堆廢鐵的小型焚燒爐,征塊地挖個坑就倒垃圾的填埋場……浪費巨額資金不說,還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通過多次在農村調研,她分析,我國廣大農村幅員遼闊,垃圾收集、運輸成本非常高,套用城市“日產日清”的模式成本無法估量,而目前農村垃圾就地處理技術不過關,遺留問題很多。
因此,農村垃圾必須是科學合理的“源頭垃圾分類減量”處理。
孤軍奮戰(zhàn)
連續(xù)多年提出農村垃圾分類相關建議,住建部發(fā)現(xiàn)這位“死磕派”人大代表并不是在“玩票”,她的精神是現(xiàn)在這個亟須讓垃圾分類落地生根的國家最需要的
低成本、可持續(xù)、可復制、可推廣,戴海蓉一開始就確定了垃圾分類試點的目標,但怎么試點?
石門縣已退休的環(huán)保局局長朱建業(yè)當時還在任上,他有些心疼地看著愣頭愣腦跑過來要做“垃圾分類”的戴海蓉,說:“你說得都對,但是你還不明白,低成本、可持續(xù)、可復制、可推廣意味著——無利可分、無例可鑒、無人可用、孤軍奮戰(zhàn)?!?/p>
戴海蓉何嘗不明白自己的窘境,有時人家一句:“國內垃圾分類有成功的嗎?你給我舉一個例子,我就支持你!”就問得她啞口無言。
向外爭取試試,她想。她滿懷希望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和住建部聯(lián)系,反映自己調研中的問題,希望爭取一些專家資源。誰知住建部回復說,2000年他們就在一些地區(qū)做了試點。她跑去這些城市看,發(fā)現(xiàn)效果不好,沒有取得實效,“說實話我對這個回復是不滿意的”。
這樣的碰壁不勝枚舉,甚至有人在背后說,若不是看在戴海蓉“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上,都不愿意搭理她。
幸好,戴海蓉沒有被現(xiàn)實打垮,而世界似乎也逐漸向她展現(xiàn)一點希望。
她在網上到處查資源回收公司的電話,感覺靠譜的就打過去,看有沒有人購買分類后的可回收垃圾,為鄉(xiāng)親們爭取“福利”。
“我非常意外,一般都是我們去垃圾填埋場聯(lián)系業(yè)務,主動找我們的就她一個?!焙纤{田再生資源公司一位銷售負責人回想起戴海蓉跑來聯(lián)系業(yè)務的樣子,“圓圓的臉,語速很快,看得出來很熱愛家鄉(xiāng)。盡管農村垃圾運輸成本太高,買賣劃不來,但她的熱情打動了我們?!?/p>
她不厭其煩在大會小會、各種場合借機和領導、部門負責人、甚至是村干部套近乎,“軟磨硬泡”尋找合適的試點機會。一些鄉(xiāng)鎮(zhèn)負責人開始流露出進行“合作試點”的意向,朱建業(yè)在感受到戴海蓉的決心后成了她最堅定的支持者。
連續(xù)多年提出農村垃圾分類相關建議,住建部發(fā)現(xiàn)這位“死磕派”人大代表并不是在“玩票”,她的精神其實是現(xiàn)在這個亟須讓垃圾分類落地生根的國家最需要的。住建部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晶昊多次帶領專家團隊來到石門,為這個僻遠的小縣量身打造農村垃圾處理規(guī)劃。
戴海蓉拉著專家和她一起思考心里反復琢磨的問題: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類?根據對垃圾填埋場、焚燒發(fā)電廠的服務半徑、選址情況等的分析,包括石門在內的我國中部山區(qū),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30公里外的垃圾收運成本非常高,必須進行垃圾分類。
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通過持續(xù)兩年在農村的調研,戴海蓉發(fā)現(xiàn)廚余垃圾、廁所垃圾量很大,且在農村可以不出戶就地消化,除掉這兩個污染源后,問題的關鍵就是對白色垃圾和玻璃進行分類,這一觀點得到專家認可。
回收站應該建多少?在中部山區(qū),一個自然村落的規(guī)模一般在500人左右,每500人建一個回收站利用率最高。
一次外運多少可回收垃圾最經濟實惠?石門山路崎嶇,根據地形對車輛轉彎半徑、車速的限制,結合路程、消耗油量、車輛的折舊率、廢品回收的規(guī)模效益等成本核算,無論是塑料還是玻璃一次性運30噸比較經濟合理,并由此可確定資源回收總站的建設規(guī)模。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垃圾 戴海蓉 分類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