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傷痕”累累明長城北京昌平段開修 抗戰(zhàn)彈孔將保留
密密麻麻的子彈孔、炮彈坑散落在敵樓外墻上……明長城昌平段上的累累“傷痕”,忠實記錄了南口戰(zhàn)役中慘烈的拉鋸戰(zhàn)。近日,明長城昌平段修繕二期工程動工,南口抗戰(zhàn)紀念館館長楊國慶擔心,彈孔等重要歷史信息恐被掩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昌平區(qū)文物管理所了解到,長城上的彈孔等抗戰(zhàn)遺跡,在修繕過程中將原狀保護。
殘破的敵樓,記錄下南口戰(zhàn)役的激烈交火
長城敵樓彈孔密布
專家建議原狀保護
明長城昌平段修繕二期工程近日動工。明長城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長城是為了延長文物壽命,但卻讓楊國慶惴惴不安,他最擔心黃樓院長城敵樓上的彈孔在修繕中被填平。
黃樓院明長城,距天安門直線距離約50公里,這段長城地勢險要,跌宕起伏2400余米。近日,經過兩個小時的徒步攀爬,北青報記者隨楊國慶來到黃樓院長城附近,一座殘破的空心敵樓外墻上,布滿大大小小的彈孔。
楊國慶介紹說,1937年8月,中國軍隊在南口戰(zhàn)役黃樓院戰(zhàn)區(qū)頑強阻擊日軍,明長城敵樓、城墻成為一道軍事屏障,雙方在此展開拉鋸戰(zhàn),敵樓上的彈孔記錄下雙方交戰(zhàn)的痕跡。
楊國慶認為,這些彈孔是鮮活的歷史物證,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南口戰(zhàn)役。同時,這些抗日戰(zhàn)爭遺存,讓明長城的歷史內涵更加豐富和多元,在修繕中應維護好原狀。
經過修繕的“高樓”,保留了累累彈痕
修繕曾填平彈孔
施工方及時補救
楊國慶之所以如此擔憂,是因為在以往的修繕過程中曾走過“彎路”。
黃樓院長城中最高的敵臺海拔1439.3米,是昌平區(qū)的最高點,被當地百姓稱之為“高樓”。2012年至2013年,文物部門對“高樓”進行搶險修繕。開工前,楊國慶曾與施工方多次溝通,懇請他們修繕時盡量保護好磚墻上的彈孔。修繕臨近結束時,楊國慶發(fā)現高樓上的彈孔幾乎被灰膏填平,經過與施工方再次交涉,重新搭建腳手架,施工方對彈孔內的灰膏一一清理,所幸基本恢復了原貌。
北青報記者在高樓腳下看到,帶門洞的一面磚墻布滿彈孔、“傷痕”累累?!案邩蔷拖衲峡趹?zhàn)役的一座豐碑,修繕長城非常艱苦,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將這些重要的歷史信息留給了后人?!睏顕鴳c說。
黃樓院長城敵樓上的一塊青磚,分布著彈孔
此次修繕將原狀保護
彈孔等遺跡均會保留
自2000年至今,北京市財政投入約4.7億元,開展長城保護工程96項。2019年,北京市文物局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長城搶險加固工程10項,并依據長城存在險情制定未來5年長城搶險工作計劃。
近日,56歲的楊國慶多次爬上昌平區(qū)的黃樓院長城,與施工方面對面交涉,懇請他們務必保留這些戰(zhàn)爭痕跡,同時注意避讓已知的埋骨地。
針對修繕長城時如何保護彈孔等抗戰(zhàn)遺跡的問題,北青報記者致電昌平區(qū)文物管理所。張建偉所長表示,昌平段長城二期修繕工程已經啟動,涉及1000多米的明長城,其中有8座敵臺,預計明年10月完工。長城上遺存彈孔的修繕原則就是不動,要原狀保護,包括長城周邊的抗戰(zhàn)遺跡,都要求施工方進行保護,有新發(fā)現要求他們及時匯報。
內存
文物古跡原狀包括
重要歷史因素的殘毀狀態(tài)
就長城修繕,北青報記者查閱《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其中不乏相關解讀。
第9條 不改變原狀原則,文物古跡的原狀是其價值載體,不改變文物古跡的原狀就是對文物古跡價值的保護,是文物古跡保護的基礎……“能夠體現重要歷史因素的殘毀狀態(tài)”是文物古跡原狀的狀態(tài)之一。必須保存現狀的對象中包括,在重大歷史事件中被損壞后有紀念價值的殘損狀態(tài)。
第12條 最低限度干預原則,對文物古跡的保護是對其生命過程的干預和存在狀況的改變。采用的保護措施,應以延續(xù)現狀,緩解損傷為主要目標。這種干預應當限制在保證文物古跡安全的限度上,必須避免過度干預造成對文物古跡價值和歷史、文化信息的改變。凡是近期沒有重大危險的部分,除日常保養(yǎng)以外不應進行更多的干預。
第17條 調查是保護程序中最基礎的工作,調查的主要對象是文物古跡的實物遺存,同時應注意重要歷史事件的遺跡等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長城 彈孔 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