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臺前高官郝柏村因一句“臺灣未來應該由全體中國人決定”言論遭民進黨“窮追猛打”,臺灣輿論指出———
郝柏村言論背后藏民進黨“死穴”
對“反服貿”運動中出現的一切偏激“反陸”言論,民進黨以一句“民主社會要允許有不同聲音”概括通過;對張志軍訪臺期間遭“臺獨”分子潑油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這是多元社會一種表達”而落幕。在臺灣,只要“臺獨”分子出現任何過激行為,民進黨都會以“民主社會要允許多元表達”來掩飾。
不過,就在幾天前,因臺灣當局前行政部門負責人郝柏村一句“臺灣未來應該由全體中國人來決定”的言論,卻遭到民進黨人士緊追猛打,這讓動不動就拿所謂“臺灣是個民主社會”與大陸說事的民進黨遭諸多質疑。
□“民主社會”為什么容不下郝柏村一句真話?
因為父親撂出的一句大實話,讓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如坐針氈,從9月3日至今的10天中,無論走到哪里、參加什么樣的活動,他都事先準備好向“大家”為父親郝柏村10天前的言論做一番解釋。
9月3日,臺灣前所謂“行政院長”郝柏村出席由臺灣新中華兒女學會舉辦的“抗戰(zhàn)勝利紀念研討會”致詞,原本其主要致辭著重于暢談八年抗戰(zhàn)的艱辛。期間,在談到兩岸關系,尤其是后來談到臺灣前途問題時,針對民進黨黨綱中的“臺灣的前途由臺灣2300萬人決定”部分,郝柏村表示,事實上臺灣的前途從來都不是由臺灣人民決定,而是由全中國人民決定。他同時指出,就是“中華民國”的前途,也不是由全體臺灣人民來決定的,而是應該由全體中國人來決定。
郝柏村說,任何有關“臺灣的前途由臺灣人來決定”都是做不到的,無論是歷史上,現實中,還是未來,這樣的想法都做不到。
“政治是務實的,要看實力、看力量。”郝柏村說,從過去歷史來看,不管是甲午戰(zhàn)爭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抗戰(zhàn)勝利臺灣光復,臺灣前途從來都不是臺灣人民可以決定的。他并向臺灣的年輕人喊話:不管你喜不喜歡,“中華民國法統(tǒng)”是臺灣唯一生存的道路,“臺獨”絕對是條絕路!
一位當時在會議現場的島內人士透露說,其實,郝柏村說這番話是在一個特定語境下的有感而發(fā),而且,作為抗戰(zhàn)老兵,郝柏村經歷了8年抗戰(zhàn)的血與火的洗禮,在他心目中,即便后來隨蔣介石敗退臺灣,但作為中國人的信念他始終沒有變。而且作為一個老家在大陸,很多親戚都在大陸的國民黨軍前高級將領,他任何時候都有捍衛(wèi)國家主權完整的權利,而且在臺灣所有老兵心里,本來臺灣和大陸就是一個國家,那么在這樣的一個場合說這樣的話,根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很多沒到臺灣的人,通過電視看到臺灣的‘立法院’經常打成一團,吵成一團,臺灣經常示威游行,甚至數十萬民眾占領街頭,沖擊各大機關,占領‘行政院’等等,于是就以為臺灣社會是個有言論自由、民主的社會,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一位學者告訴本報記者,這些很多都是假象,臺灣社會出現的這些問題和現象,背后都有一些組織、政黨或者政治人物在指使的,很多情況都是一種表演,很多時候在臺灣社會是人家可以亂說話,但你不一定可以說,他們能做的你不一定能做,因為島內一些人善于用雙重標準來衡量。
這位專家表示,在臺灣社會,你別看人人張口就是民主,閉口就是自由的,但事實上臺灣社會根本就沒有什么真正的民主與自由,這個社會從20年前李登輝時代開始,整個臺灣就已經出現了族群分裂、社會撕裂現象。雖然當時剛剛“參政”的民進黨和李登輝當局合流時曾打著民主改造等旗號,但事實上就是讓意識形態(tài)在臺灣掛帥,而這個意識形態(tài)不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而是“外省人”(1949年前后從大陸到臺灣的大陸同胞)與臺灣“本土人”(事實上90%也都是大陸人,他們祖輩在幾百年前或之后不斷遷徙到臺灣)的矛盾。
據上述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這位專家介紹,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曾刻意在宣傳上將“兩蔣”時代的所謂“政權”刻意說成是“外來政權”,這樣有別于李、扁本土派“政權”,通過這樣的潛移默化的宣傳,讓臺灣青年從小就接受大陸與臺灣分屬不同國家的假象。加上李、扁時代可以篡改中小學教科書,大規(guī)模“去中國化”,更讓臺灣社會的民粹思潮日益囂張,逐漸取代所謂的“民主”。李、扁還通過各種莫須有理由,人為地將“外省人”扣上“親大陸”的帽子。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形態(tài)下,近些年來,臺灣島內看似‘民主’的社會,其實人們越來越不敢講話。”臺灣清華大學一位教授對此深有體會。他說,臺灣的普通民眾可以隨便說話,反正別人也不能怎么樣他,但是只要是公職人員,包括一般公務員、學校教授和那些政治人物,根本就不敢說話,尤其是涉及兩岸關系的話,關系到臺灣歸屬的話更不敢隨便說,因為你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戴上“親大陸”或者“賣臺”的帽子。
“那么你還能說這樣的社會是民主社會?多元化社會?”上述臺灣清華大學這位學者表示,一個真正民主社會其特征是包容的,可以有不同聲音,大家都有平等的表達權、話語權,但臺灣恰恰是一部分人有話語權,而另一部分人只要說話就可能被扣帽子,“如果今天民進黨承認臺灣是個多元社會,是個民主社會,蔡英文動不動對那些‘反中’者、反當局者的偏激言論和過激行為抱以包容和概括接受的態(tài)度,那么請問郝柏村作為臺灣社會一員,他為什么不可以表達自己的所感所言?既然臺灣社會應該傾聽多元聲音,那么民進黨為什么還要指責他親大陸?這明顯就是兩個標準,虛假民主嘛。”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反服貿 民進黨 郝伯村 郝伯村言論 臺灣 兩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