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柏林墻倒塌25年:“西德人”抱怨 “東德人”懷舊
這一調查反映出的兩個問題,值得人們進一步思考。第一,為什么“西德人”對德國統(tǒng)一的評價那么保守和消極?第二,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東德人”懷念原東德?當年無情拋棄這個“專制國家”的不正是他們自己嗎?
“西德人”對統(tǒng)一的消極評價,可能與德國耗費巨資建設東部、并且讓他們掏腰包有關。根據(jù)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施羅德的計算,在1990年至2014年間,建設東部花費了納稅人大約兩萬億歐元。這近乎是個天文數(shù)字。因為政府原有的財政收入不足以支撐東部建設,所以,德國政府在統(tǒng)一之后違背了科爾總理當初不加稅的承諾,開始額外征收一種“團結稅”(最初占個人收入所得的7.5%,后改為5.5%),并計劃一直征收到2019年。雖說團結稅是面向全國征收的,但是,因為西德人口占多數(shù),而且只有收入超過一定水平才需要繳納(目前是持1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1444歐元或者持3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2726歐元才須繳納),因此,這項稅負主要還是落在了“西德人”的肩上。這讓不少“西德人”認為是他們在為德國統(tǒng)一埋單,雖然從道義上難以推卻,但也難免會心存不滿。2013年9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6%的西德人希望廢除團結稅。
德國政府計劃到2019年將東部的養(yǎng)老金提高到西部水平,為此每年需增加45億歐元的投入。“西德人”覺得,政府這樣做不公平,是在拿他們的錢補貼“東德人”,因為“東德人”繳納的養(yǎng)老金遠比“西德人”少,最終拿到的養(yǎng)老金卻和他們一樣多。
此外,德國政府專門針對東部的資助,也讓西部的政府和民眾感到不公,因為西部同樣也有經濟發(fā)展薄弱的地區(qū),但卻沒有得到同樣的資助。每當政府遇到財政危機,開始討論增稅或削減社會福利時,“西德人”的不滿情緒就會上升,并把這筆賬算到“東德人”的頭上。
令人尷尬的是,當“西德人”以金主的心態(tài)強調自己對統(tǒng)一的貢獻時,“東德人”因為對統(tǒng)一的期待落空而陷入失望之中。當“西德人”因為要為統(tǒng)一埋單而心有不滿時,“東德人”也在抱怨自己成了聯(lián)邦德國的“二等公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這種認知差異,成為東西部德國人相互之間存在偏見、互相不滿的一個根源。根據(jù)阿倫斯巴赫今年10月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67%的“東德人”認為“西德人”傲慢,51%的“西德人”認為“東德人”不知足。人們甚至還發(fā)明了專門的綽號來調侃對方,如“自以為是的西德佬”(Besserwessis)和“牢騷滿腹的東德佬”(Jammerossis)。雖然這被視為是偏見或定型觀念,不過,倒也能恰如其分地刻畫出部分德國民眾的心態(tài)。這說明,現(xiàn)實中的柏林墻雖然已被推倒25年了,但人們心中的柏林墻尚未消失。
說到“東德人”的懷舊心理,人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每當現(xiàn)實境遇不佳時,人們就喜歡回憶起以往的“幸福時光”。這是人之常情,“東德人”也不例外。東德曾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經濟發(fā)展水平最好的國家,被原蘇聯(lián)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稱作是“社會主義的櫥窗”。雖說落后于西德,但“東德人”推倒柏林墻,并不完全是因為走投無路,而是出于對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統(tǒng)一之后,東德民眾受到規(guī)模浩大的社會轉軌的沖擊。在政治上,原東德的國家機器被改組,黨政機關被解散,近百萬公務人員被解聘,包括高校里的馬列主義研究人員。與此同時,大量西部官員在東部掌權。在經濟上,國營企業(yè)被私有化,大量工廠被西部企業(yè)收購或者關閉。在社會文化方面,以往的意識形態(tài)遭到否定,西部的價值觀成為正統(tǒng)。“東德人”的生活可以說遭遇到全面的沖擊,社會問題也接踵而至:失業(yè)率上升,生育率下降,人口流失,社會治安惡化,等等。轉型初期的陣痛,讓不少“東德人”感到自己成了德國統(tǒng)一的輸家。這種歷史記憶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腦海之中。
如今,東德人逐漸認識到,想要完全追上西德已不現(xiàn)實。他們同時也認識到,西德的制度并非樣樣都比原東德好。這讓不少“東德人”感到失落。“西德人”在物質和道德方面的優(yōu)越感,也常常讓“東德人”感到生氣和反感。此時,當初對原東德政府的不滿已經淡去,人們更多的是懷念原東德時期那種穩(wěn)定而簡單的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和住房、免費的教育和醫(yī)療。雖然當時自由受到限制,但是生活卻很安穩(wěn)。懷舊總是難免會帶上一種“玫瑰色”,這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東德人”的懷舊不僅僅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同時也是對當前生活現(xiàn)實的一種抗議,還有維系自我認同與尊嚴的心理夾雜在里面。“東德人”的懷舊現(xiàn)象早已被人注意到,人們還為此發(fā)明了一個新單詞“Ostalgie”,由東部(Ost)和懷舊(Nostalgie)兩詞組合而成。
無論是“西德人”對統(tǒng)一的不滿,還是“東德人”的失望與懷舊,都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得失,而沒看到完整的畫面。德國統(tǒng)一雖然耗費巨資,但卻不是一筆賠本買賣——它讓德國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主權國家,成為歐洲和國際舞臺上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雖然“東德人”對統(tǒng)一的期待沒有完全實現(xiàn),但是,東部的發(fā)展和進步卻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默克爾總理在紀念德國統(tǒng)一20周年時曾說,“統(tǒng)一尚未完成”,這句話在今天仍然不過時。東部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仍然落后于西部,兩地人的心理隔閡仍未消除。德國的經驗表明,實現(xiàn)政治上的統(tǒng)一已屬不易,在經濟上融為一體更加艱難,但最難的,恐怕還是精神和心理層面的統(tǒng)一。德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長期分裂的歷史傷痕仍未愈合,而且,要彌合東西部德國之間的鴻溝,要走的路還很長。
(孫進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 留德博士)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柏林墻倒塌 東德 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