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孤獨(dú)的父親:或許他不在身邊,但父愛一直都在
陳金平 年齡:56歲 身份:在北京打工的河北邯鄲人
“北漂”父親
不會再讓兒子離開他的孩子
“父親”這個詞在我心中是很重要的,他是一家人心中的頂梁柱,是家庭地位比較重要的人。 ——陳金平
陳金平離開老家已經(jīng)18年了,1997年1月17日,他同妻子來到北京打工,將女兒和兒子留在老家。頭三年,孩子是夫妻倆一個不能說的話題,夫妻倆想孩子,可那時掙得太少,近500公里的路,不算遠(yuǎn),但沒錢買車票,回不去。
2004年,女兒想父母,過年來到北京后便不肯再回河北。而陳金平的兒子,每年幾乎只能見到父親一次。
北漂前三年沒見過孩子
在老家時,陳金平一個月只有50塊左右的收入,種地掙不來錢,夫妻倆便合計著來北京掙大錢,給孩子們把學(xué)費(fèi)賺出來。那年,兒子15歲,女兒12歲。
陳金平回憶,北京的工作并不如預(yù)計的那樣好找,幾番周折,陳金平被現(xiàn)在工作的社區(qū)錄用,一個月工資是480元,夫妻倆舍不得吃穿,一月僅能攢下200元。
陳金平說,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仗著年輕,他當(dāng)時還找了一份夜間打更的活,一月工資400元。初來北京的五年,陳金平幾乎沒有好好睡上一宿覺。
陳金平回憶,1997年時,一張從邯鄲來到北京的車票是32元,就是這32元,讓夫妻倆3年沒見過孩子一面。那3年,孩子在夫妻倆之間是一個禁忌話題,誰都不能提,一提兩人就止不住地抹眼淚。
2000年,生活稍好一點(diǎn),兄妹倆終于坐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來到北京的那一夜,一家4口人抱在一起哭了許久。
每次見孩子都發(fā)現(xiàn)變化
從那一年開始,兄妹倆每年春節(jié)都會坐車來北京和父母一起過年。
每一次,陳金平見到孩子,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了新變化,個子更高了,模樣更好看了,孩子更懂事了。孩子見到父母,也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同父母分享生活上的瑣事,講述別人家的孩子平時怎么跟父母在一起。
陳金平曾想把孩子接到北京上學(xué),可想一想覺得不現(xiàn)實(shí),“家里不富裕,接過來沒錢供他們念書,在北京也找不到合適的學(xué)校”。
沒有陪伴孩子們成長,陳金平心里也有一點(diǎn)不舒服,他覺得自己虧欠孩子很多,可嘴上也只能說為了這個家,暫時的分別也只能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不能再讓孫子失去父親
離開老家的前幾年,每次孩子來北京都會哭。2004年,女兒過完年后便決定不再回家上學(xué),她想跟父母在一起。此后,兒子一個人在河北畢業(yè)、就業(yè)、結(jié)婚、生子。
回想沒有陪伴兒女成長的這些年,陳金平坦言自己并不后悔,因為那段時光即使后悔也無法再找回來。
最近,陳金平當(dāng)上了爺爺,平時給小孫子打電話成了他最快樂的事情。他說,他不會讓兒子走跟他一樣的“老路”,孩子應(yīng)在父愛的呵護(hù)下成長,“兒子缺失的父愛陪伴,不能讓孫子再次承受。”陳金平說。
■ 同題問答
1. 你知道父親節(jié)嗎?希望怎么過這個節(jié)日?
我不知道父親節(jié),不知道孩子們知不知道。我希望他們這一天能給我打個電話,但沒電話也沒關(guān)系,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孩,也忙。
2. 你為自己的父親過過父親節(jié)嗎?如果有,最近一次是什么時候?如果沒有,為什么?
我父親過世得早,沒有為他過過父親節(jié)。
3. 最近一次見到孩子是什么時候?
最近一次見到兒子是過年的時候,而上一次見面是去年春節(jié)。
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相蓉 程媛媛 李馨
攝影/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薛珺
編輯:玄燕鳳
關(guān)鍵詞:父親節(jié) 孤獨(dú)的父親 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