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莫讓汽車大獎壓垮良心善舉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成為市民們熱議的焦點,類似事件近年來屢見不鮮,“看到有人摔倒了,你會扶嗎”這一話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3月1日,由河北省文明辦等單位主辦的“都市文明有禮·鳳凰與善同行”大型社會公益活動走上街頭,以一個刻意的“摔倒”,抓拍石家莊市民面對此突發(fā)情況的反應。在上午的測驗中,馮志鵬等3人因踐行善舉,獲得了一輛汽車作為獎勵。(3月3日《燕趙都市報》)
據(jù)報道,活動中,多臺攝像機、相機將在隱蔽的位置,在匆匆的人流中進行抓拍。每次抓拍到第一個幫助別人的人,主辦方就會現(xiàn)場送出一輛汽車大禮。本次活動將持續(xù)大約兩個月時間。有時間、有任務,還有志愿者“演員”,有巨額報酬,這場愛心測試已然變味。
此活動固然有著倡導文明禮儀、助人為樂,傳遞社會正能量,傳播文明向上精神的良好初衷,但由此可能產生一系列問題:面對巨額獎勵,人們能不能保證無動于衷?既然有官方派出的“演員”,會不會自然誕生群眾演員,自動“排演”跌倒與扶起的道德劇?會不會出現(xiàn)爭搶扶人的鬧劇?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扶人有巨獎,二個月之后呢?一些人慣于站在狹隘的道德高地上,屢屢制造道德測試題來測試社會,荒謬之極。而商家的配合使得這個道德測試更像商業(yè)營銷。
莫讓扶不扶PK商業(yè)營銷。社會道德意味著社會責任的主動承擔。有道德者應該收到回報,包括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但決不可本末倒置。人性都有弱點,社會都有瑕疵,經不起人為地測試和刻意地拔高。當汽車大獎懸紅于扶人之舉時,社會將產生錯覺:善舉必當?shù)玫交貓螅祟惿鐣囊磺袃r值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而且或有兩種測試結果,一是人們扶人之風大增,卻不是社會公德心的自然回歸,而是金錢的功勞;二是當善良人們知道這是一場有獎測試,會產生受騙的感覺,即便有人出于真心想幫助他人,首先怕被設計,被抓怕,更怕遭受“為獎而為“的道德側目,試問,這難道是主辦方想要達到的目的嗎?
“扶不扶”不僅僅是公共道德和社會風氣問題。也是實實在在的個人問題,當良心善舉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甚至風險,人們自然猶疑不前。它還是國家法制的切實體現(xiàn)。如法國、德國的法律都規(guī)定,當他人遇到危險而沒有提供必要的救助,可被處以監(jiān)禁和巨額罰款,并還豁免了因救助不當而帶來的后續(xù)責任,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人們勇于向他人伸出援手,利于形成助人為樂的風氣。而我國由于相關法律、義務救助原則的缺失,彭宇案引發(fā)的負面影響至今難以散去。
“是否之心,智之端也”。如果說,碰瓷、敲詐做好事者,已令社會道德跌倒不起,社會風氣沉重受傷,而捆綁于汽車大獎的刻意的“摔倒”本身就有違真善美的道德本意,猶如在道德和物質的天平上,壓上一個沉重的砝碼,令人眩暈而迷失。(斯涵涵)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汽車 道德 善舉 大獎 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