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觀察
挪還是休?能休多久?敢不敢休?
——休假制度民眾三大“槽點”如何破解
“假期?章程里倒是有,敢休嗎?”
“假期?‘掛’在章程里的倒是時間很充沛,可是我們敢休嗎?能休嗎?”不少民眾“吐槽”,假期都成了“掛在墻上,寫在書里,休在夢里”,媒體及各門戶網站多次報道及問卷調查顯示,“帶薪休假”落實狀況堪憂。
在北京一家大型國企工作的80后章懿(化名)告訴記者,公司章程里,未婚外地員工一年有一個月左右的帶薪探親假,“可是領導說了,這個假是老規(guī)矩,市場競爭這么激烈,這種假不該保留,所以不準休。最奇葩的是,到現(xiàn)在這個假還在公司章程里寫著,但是你申請了,領導也不會批。”
王小安告訴記者,在基層,年輕公務員的普遍心態(tài)是“休年假?提都不敢提”,“有人提過,領導說,他自己都還沒休,年輕人要懂拼搏”;其次是考慮到個人發(fā)展空間,不愿意提,怕留下不好印象。“我覺得我們的職業(yè)評價體系并不鼓勵個人滿足休閑需求,從來沒見誰是因為懂得休息、能夠勞逸結合,而被評為勞模和先進典型的。”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斌指出,帶薪休假制度在中國無法得到完全落實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文化觀念的影響,“中國目前的文化環(huán)境,是要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進行生產建設,是一種拼搏的文化,而不是休閑的文化。”李斌認為,全社會都在倡導勤奮,但應當意識到,并不是只有晝夜不分、馬不停蹄才是勤奮與認真的標準。
另一方面,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帶薪休假落實的關鍵。“美國每個員工都有年假,可以休也可以不休,如果不休,假期加班是沒有收入的,這就是以制度來鼓勵員工適時休假。”李斌說,另一方面,中國的工會機制功能不夠強大,“當休假的請求被駁回,或者休假影響了員工的薪酬、上升空間甚至職業(yè)穩(wěn)定性的時候,維權力量不夠強。”
我國的帶薪休假制度2008年1月1日開始施行,近年來推進力度不斷加大,但因起步較晚,在具體執(zhí)行層面仍有不小空間。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蔡繼明建議,落實帶薪休假,首先要領導帶頭,在社會上樹立“休假是光榮的、不是可恥的”觀念,普及休假是公民權利的觀念;其次,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條例要更加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不僅要提出落實目標,更要跟蹤制度落實的最終效果,要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既要工會、勞動人事部門加大日常監(jiān)督,也要每一位公民提升維權意識。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休假 假日 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