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解讀
地方干部談官員“不為”現(xiàn)象:懶笨怕等成病因
原標題:地方干部談官員“不為”現(xiàn)象:懶笨怕等成病因
程 碩繪(新華社發(fā))
全面從嚴治黨,關鍵是教育和管理好干部隊伍。某些干部出現(xiàn)“為官不為”問題,這是與“三嚴三實”要求嚴重背離的,必須著力加以解決。應當看到,干部隊伍的主流是積極負責的,為著光榮與夢想,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不減。少數(shù)干部不作為,有其自身主觀懈怠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不完善的原因。讓干凈干事者有舞臺、讓為官不為者沒市場,還要實事求是,對癥下藥,完善制度建設,嚴格責任落實,激勵引導廣大干部提振精氣神,落實好改革發(fā)展各項任務。
——編 者
不敢干 不會干 不愿干
誰在不作為
當前,“不敢干、不會干、不愿干”的問題,在部分地方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總的來說都屬于庸、懶、散。
“不敢干”問題,在少數(shù)市縣領導干部中比較突出。這些干部有的是“一把手”,他們或因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zhàn)、改革發(fā)展中的“硬骨頭”,怕承擔責任,怕影響升遷,怕輿論監(jiān)督,怕問責追責,存畏難情緒,不能擔當責任,寧可“為官不為”不敢干;或因在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持續(xù)深化正風反腐的高壓態(tài)勢下,頭懸利劍、提心吊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舊習氣到處撞線,新思維沒有確立,自感“為官不易”不敢干。
“不會干”現(xiàn)象,以個別中層干部為主。這些人多因平時疏于學習,懶于思考,領會不了黨的政策精神,掌握不清基層一線的具體實情,找不到落實指示的正確抓手,好政策被曲解,好事情被辦砸,一事無成不會干;或因習慣于往日悠哉樂哉的生活,安于現(xiàn)狀,辦事靠經(jīng)驗、教條,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卻毫無本領恐慌意識,毫無能力危機意識,手足無措不會干。
“不愿干”現(xiàn)象,則在部分發(fā)展遭遇“天花板”和剛剛“起跑”的這兩個干部群體中比較明顯。遭遇“天花板”的少數(shù)干部,因價值取向始終盯著位置,瞄著權力,卻因臨近退休,自感已無出頭之日,更無升遷之路,便安于現(xiàn)狀,沉醉于過往,奮斗精神衰減,不想干。而一些“起跑”的干部,剛剛邁入公務員隊伍,怕做事不夠穩(wěn)妥影響領導看法,怕解決不了問題影響個人發(fā)展,怕工作太過高調影響周圍評價,畏首畏尾,瞻前顧后,不想干。
安徽阜陽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高 奎
增強榮譽感 打破“天花板” 改進“評分單”
如何促有為
無論何種職業(yè),絕大多數(shù)從業(yè)者最初都是懷揣夢想,都想有所作為,一開始就抱著“混日子”心態(tài)的官員,應該少之又少。導致不作為問題出現(xiàn)的,既有個人思想懈怠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的原因。
有一位同事老吳,是五十幾歲的老同志。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意氣風發(fā),積極工作,期待贊許,追求進步,但基層工作紛繁復雜,吃過苦頭、有過失誤、挨過批評,典型的“沒有功勞卻有苦勞”,干了幾十年才熬到了股長級別,現(xiàn)在提拔重用已是無望,“洞察”一切的他激情不再,對于任務安排只求過得去,對待群眾訴求能推則推、能唬則唬,逐漸步入不想干事的“不為”行列。
怎樣才能讓干部有為?我認為,一要遵循“需求層次理論”,通過提高保障和真心關懷,來增強職業(yè)歸屬感、榮譽感和幸福感;二要打破個人提升的“天花板效應”,從收入和職級方面,盡量讓付出和收獲實現(xiàn)對等;三要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科學量化干部實績,真正讓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有效增強干部履職盡責的責任心,提高干部主動作為的積極性。
江蘇宿遷市委組織部人才處干部 何海強
迷 怕 憤 懶 笨
五種病因
一些干部工作熱情減弱,不能擔當責任,出現(xiàn)“為官不為”問題,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概括起來主要有:
一是因“迷”而不為。有的干部在社會轉型期理想信念動搖,產(chǎn)生困惑,目標不清,激情不再。可以說,一切的不作為情形,從根本上來說,是思想上的問題。
二是因“怕”而不為。從嚴治黨、制度反腐,越來越嚴,越來越緊,有的干部因為自己不干凈而怕東窗事發(fā),有的干部怕做多錯多被問責,或者干事得罪人惹麻煩。對違紀違法的官員要嚴格追究,這部分人畢竟是極少數(shù)。對出于“自保”而不作為的干部要具體分析,因為作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尤其是對積弊的改革往往觸及多方利益,做好沒人知,做壞自己買單,還不如不做。
三是因“憤”而不為。在一些地方,干部選任工作質量不高,跑官要官、論資排輩等現(xiàn)象存在,扎實肯干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的比較少。同時,一些地方干部考核流于形式,獎懲不落實,不作為、不負責、不稱職的干部不能被及時清理淘汰。于是,那些擔當、干事、干凈的干部不能脫穎而出,難免感到失落,容易因“憤”而不作為。
四是因“懶”而不為。一些干部尸位素餐,碌碌無為,敷衍了事,影響極壞。有的甘當庸官、懶官、太平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又因干部交流不暢,有的干部變成“老油條”, 工作不干,責任不管,檢查不理,制度不怕, “一張報紙一包煙,優(yōu)哉游哉過一天”。
五是因“笨”而不為。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面對新的形勢任務,黨員干部應該感到本領恐慌,不斷提高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而有些官員恰恰是因“笨”而不能為,即“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愚笨還是因為對工作不上心。有的干部無視時代進步,知識老化、觀念陳舊,卻不能學習充電、刻苦鉆研,以致坐失機遇,貽誤改革發(fā)展大業(yè)。
深圳市委組織部干部監(jiān)督處處長 姚文勝
混日子 撂挑子 做樣子
三樣“懶”癥
在基層仍然存在一些“懶官”,他們的表現(xiàn)有這么三種:
一是“混”。“懶官”既有身體懶者,更有思想懶者。身體懶惰者,習慣開會發(fā)文聽匯報,不愿下基層了解實情;思想懶惰者,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沒有工作熱情。有的覺得自己提拔無望,干脆坐等退休養(yǎng)老。
一是“軟”。一些干部信奉“無事一身輕”,認為干事難免犯錯,不干事才不會違規(guī),怕出事被上級追責,怕得罪人引火燒身,甚至半道“撂挑子”。還有一些干部自身能力不強,做事畏手畏腳,瞻前顧后,拿不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對策辦法,不敢用改革的辦法、創(chuàng)新的手段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比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過去只要是能招來商、引來資,什么條件都敢開、什么優(yōu)惠都敢給,這是亂作為;現(xiàn)在不能用老辦法了,但對企業(yè)提出的一些解決實際困難的訴求,不敢決策,不予回應,又成了不作為。
一是“推”。一些干部特別是窗口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禮不敢收、飯不敢吃,但該做的事也不認認真真地做,變著法子找借口、下絆子,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但辦事仍然難辦。一些企業(yè)抱怨,現(xiàn)在審批時間仍然較長,雖然有政務大廳,但還得挨個部門跑。有的企業(yè)反映,過去正常辦理的事項,如今一些干部怕?lián)煛⒉桓肄k,層層請示匯報,坐等上級指示。這類以“干凈”“規(guī)則”“紀律”等為借口做樣子、不干事的,是“隱形”不作為。
武漢市新洲區(qū)區(qū)長 周 耕
薪酬待遇低 試錯風險大 權責不對等
三個“苦衷”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干部出現(xiàn)“不作為”問題,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也有其“苦衷”。
一是地方的干部工資水平滯后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目前,干部工資水平勉強屬于中等水平,無法與企業(yè)管理人員薪酬相比,有的甚至不如服務行業(yè)人員待遇。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一些干部選擇了搞“副業(yè)”,出現(xiàn)不作為。
二是缺乏合理的容錯機制。改革是有風險的。“摸著石頭過河”,有可能“摸”對了路,也有可能“摸”錯了路。成功了,自然有鮮花和掌聲,失敗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但實際工作中,對干部缺乏必要的包容,一旦出現(xiàn)失誤,將遭受非議甚至被問責處理,導致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受挫。
三是基層干部權責不對等。特別是在鄉(xiāng)鎮(zhèn),這個問題很突出。鄉(xiāng)鎮(zhèn)干部處于我國公務員隊伍鏈的最末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責任無限大,權力卻大部分集中于縣級以上。相對而言,鄉(xiāng)鎮(zhèn)干部工作條件差、工資待遇低、任務壓力大,而晉升空間小,某些時候社會評價也較低。有的基層干部感到“多的是任務、少的是職能”,有些工作甚至“吃虧不討好”。有的干部認為,“既然做不好,不如不做了”。
湖北荊門市委組織部干部 象山居(化名)(人民論壇雜志記者 王聿楓 常 妍 翟羽佳整理)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地方干部 官員“不為”現(xiàn)象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