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新曙光新曙光
焦裕祿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475天,只留下四張照片,這是他植下一棵泡桐樹后的留影,今天,蘭考人民把這棵泡桐樹稱為“焦桐”。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yàn)槲覍@片土地愛得深沉!”
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xí)近平在蘭考縣干部群眾座談會上,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xué)求實(shí)、迎難而上、無私奉獻(xiàn)。
此后的5年里,習(xí)近平來到蘭考3次,是什么如此牽動總書記的心?
1962年12月,焦裕祿來到蘭考縣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病逝,終年42歲。一段如此短暫的人生軌跡,將會向后來人講述什么呢?
“這是焦書記的魂”
每天凌晨,河南省蘭考縣朱莊村72歲的老黨員魏善民,都會來到離家一公里的一棵泡桐樹旁,揮舞著笤帚認(rèn)真清掃著樹下每寸土地。
老人30多年來每天都來這里清掃這棵泡桐樹。
在蘭考,人們把這棵泡桐樹稱為“焦桐”,因?yàn)樗墙乖5撚H手種下的。
對72歲的老人魏善民而言,“焦桐”的每片葉子與枝丫,都是那么的熟悉:家中兩代人近40年的“照顧”,見證了它從弱小到挺拔,并時時懷念著與它一起走過的日子。
1963年前,“焦桐”所在的這片泡桐林,還是蘭考縣的風(fēng)沙口,每當(dāng)刮風(fēng),揚(yáng)沙四起,兩米外的人和物一律模糊不清。那時,魏善民剛20歲出頭,“那會兒都窮,因?yàn)轱L(fēng)沙大,沒有姑娘愿意嫁過來。”
那年3月,新來的縣委書記焦裕祿把朱莊列為發(fā)展泡桐治理風(fēng)沙的重點(diǎn)大隊(duì)之一,并親自帶領(lǐng)村民在沙土地上開始了翻淤壓沙“貼膏藥”,種植泡桐樹。
第一批共種了多少樹,老人已經(jīng)記不清,但卻記得這棵“焦桐”。因?yàn)樗悄桥鷺渲凶畎囊豢?。魏善民說,當(dāng)時有人提議把這棵最低的苗扔了,可焦書記不愿意,他說這棵苗的根長,能長起來,扔了可惜。不過,因個頭“不合群”,這棵“特殊”的樹苗,最終沒有種到成行樹木之中,而是由焦裕祿親手種在了一旁。
泡桐十幾年一個生長周期,長成后被賣掉,如今的這片泡桐林,已是第三批樹了,可唯獨(dú)曾經(jīng)最“弱小”的樹苗一直生長至今。“這是焦裕祿種的樹,我們會保護(hù)好它。”
傳來傳去,這句“這是焦裕祿種的樹”在當(dāng)?shù)厝说目陬^就簡化成了“焦桐”。
當(dāng)初,為了方便給樹林澆水,大隊(duì)在林中打了機(jī)井,魏善民的父親是看井人。朱莊村干部張雙力說,老先生看井的時候,也順帶照顧“焦桐”,沒事就會澆澆水,定期撒肥料,樹朝哪邊彎,他就在哪邊多撒些肥料,以保證樹干的筆直。到后來,由于村民愛護(hù)得好,當(dāng)年的樹苗已長成了如今需3人合抱的參天大樹。而魏善民的父親,也一直照顧著它,直到他臨終的前一年。
“老父親干不動了,讓我繼續(xù)看樹,這樹在我們眼里,就是焦書記的魂,必須照顧好。”魏善民接過父親的班兒,繼續(xù)照看“焦桐”,這一看就是30多年。
“等我老得掃不動了,就讓俺三兒來干,他也是黨員,必須接好這個班。”魏善民說。
在蘭考工作475天只留下四張照片
焦裕祿在蘭考任縣委書記期間,劉俊生在縣委辦公室任新聞干事,焦裕祿下鄉(xiāng)時總是說:“拿著你的照相機(jī),跟我到下邊轉(zhuǎn)一轉(zhuǎn)。”劉俊生認(rèn)為:焦裕祿想讓自己給他照相,可是當(dāng)鏡頭對住他時,他不是把身子躲開,就是搖搖頭,擺擺手,不讓照相,這使劉俊生很不解。
9月的一天,焦裕祿到城關(guān)公社胡集大隊(duì)朱莊檢查工作。一旁的劉俊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焦書記,每次跟你下鄉(xiāng),你都告訴我?guī)险障鄼C(jī),為什么不讓我給你照相呢?”焦裕祿說:“下鄉(xiāng)讓你帶著照相機(jī),是讓你多給群眾拍些鏡頭,對他們是鼓舞,又很有意義!”劉俊生說:“要是把你和群眾在一起勞動的鏡頭拍下來,群眾一定會說,咱和縣委書記一起照了相!這不是對他們更大的鼓舞嗎!”焦書記聽后,笑笑說:“你找理由想給我照相,那么,今天就照一張吧。我愛泡桐,就在泡桐樹旁給我們照個相吧。”
焦裕祿平時很少照相,他在蘭考工作475天,只留下了4張照片,其中3張還是趁著他不防時偷拍的。焦裕祿逝世后,連個標(biāo)準(zhǔn)像都沒留下。
開追悼會時,用的還是1949年的照片。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焦裕祿 蘭考 焦裕祿的故事